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19 07:43

肾性贫血不是一个单纯的疾病,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当慢性肾病的病人发生肾性贫血的时候,常常会有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嘴唇和指甲苍白没有光泽等症状出现。肾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因素有促红细胞的生成树减少,维生素和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失去平衡。2.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的因素有内分泌激素的作用、尿毒症毒素作用、红细胞脆性增加以及脾功能亢进等。3.红细胞的丢失增加:绝大多数的肾性贫血患者肾功能异常,而且贫血和肾功能损害呈平行的关系。患者多数都有比较长时间的肾脏病史。有些肾病的症状不是很明显,容易被忽视,经常被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贫血,检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贫血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症状群。肾性贫血属于慢性肾病的继发性贫血,在临床表现有很多,个体不同,贫血的程度轻重也不一样。有时候肾脏的原发病不明显,比较隐匿,容易引起误诊。如果贫血同时伴有血压增高或者水肿,则应该考虑是肾脏疾病。

肾虚贫血是慢性肾病所引起的,长期的肾病,导致肾气衰败,脏腑功能低下,所以气血的生成减少。同时脏腑功能的低下,有会是淤血、浊毒内阻,从而导致病人因病导致损伤的情况。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并发症,所以要治疗肾性贫血,稳定和缓解慢性肾病才是关键,肾性贫血的患者必须要补肾。在补肾的同时同时要补脾健脾,因为脾是我们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肾性贫血要想补血就必须先健脾。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