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肢水肿的原因
产后下肢水肿,可能与运动过少、饮水过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建议产妇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以促进症状缓解。
1、运动过少:如果产妇长时间坐着或者躺着,造成下肢静脉血液循环紊乱,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便可能造成产后下肢水肿。建议产妇适当进行运动,或者在床上进行下肢功能锻炼,以改善症状,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2、饮水过量:由于产后身体虚弱、胎儿娩出时会导致机体失血,通常建议在产后少量多次地饮水以补充水分。当产妇突然大量饮水,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水分增多,可引起循环负荷过重,加上产后通常以卧床为主,由于重力因素可导致产妇出现下肢水肿。建议产妇在卧床休息时抬高双下肢,并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待水肿消退后即可正常饮食;
3、内分泌失调:由于在产后产妇自身的内分泌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从而可造成体内水分异常而导致下肢水肿。建议调整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等,以使内分泌调至正常,从而缓解症状;
4、其他因素:产后通常会出现血管通透性改变和血容量增加,心脏排出的血液量会增加。同时,全身毛细血管床的数量会增加,管径也会增加。因此,更多的液体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空间,从而导致产后下肢水肿。建议产妇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母草颗粒、金匮肾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产妇生完宝宝后,待身体恢复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及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以均衡营养。此外,产妇还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