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分泌期是什么时候
通常女性在排卵之后,子宫内膜即可进入分泌期,但子宫内膜分泌期的具体时间,每个女性月经周期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可能是在月经周期第15-28天,也可能是月经周期第17-30天,多数与卵巢周期中黄体期相对应。
子宫内膜是构成人类子宫内壁内层的一层组织,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下子宫内膜会发生周期性变化,比如在卵泡期时,子宫内膜会出现增殖期的表现,而在卵巢排卵期时,子宫内膜会由增殖期向分泌期转化。因为排卵以后卵巢会形成黄体,排卵前卵巢只分泌雌激素,排卵以后黄体既可以分泌雌激素,又可以分泌孕激素,孕激素可以使子宫内膜出现分泌期改变,而黄体寿命是14天左右,故分泌期持续14天左右。
随着黄体功能萎缩,雌激素、孕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子宫内膜无法维持即出现脱落,从而形成月经,所以周而复始,子宫内膜就会出现月经期、增殖期、分泌期。但随着月经周期不同,子宫内膜分泌期可能也有所不同,比如对于月经规律,月经周期在28天的女性,子宫内膜分泌期通常是在月经周期第15-28天,而对于月经周期在30天的女性,子宫内膜分泌期多是在月经周期第17-30天,以此类推。在子宫内膜分泌期,由于此期雌激素会形成第二个高峰,孕激素也会形成一个高峰,故在此期的人群多会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加、乳房胀痛等表现,还会出现经前紧张征。
子宫内膜分泌期属于人体的一个正常生理阶段,不必过于担心和紧张。但是需注意,子宫内膜分泌期不可出现在月经结束之后,以及排卵期之前,若存在上述阶段,多提示存在内分泌失调所致的激素改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