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病因有很多,包括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各种血液病、脑动脉炎、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其发病机制根据不同病因有所不同。
1、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
长期高血压可使脑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及纤维素性坏死,管壁弹性减弱,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易破裂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如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2、血液病
各种血液病也会出现脑出血,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类患者体内血小板低下,容易导致出血,因为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与血液的抗凝系统相互作用达到平衡,当血小板减少时,平衡出现紊乱,导致患者脑内血管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还可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如果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还可以口服促血小板生成药,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艾曲泊帕和罗米司亭等。
3、脑动脉炎
脑动脉炎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炎,又名脑血管炎。由于动脉壁局灶性坏死和炎性动脉瘤形成,引起血管壁破裂而导致脑出血,以颅内出血常见,也可以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和硬脑膜下腔的出血。脑动脉炎患者一般遵医嘱选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还要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4、脑淀粉样血管病
脑淀粉样血管病是指淀粉样蛋白在脑内血管沉积,包括有大脑皮层,皮层下软脑膜中小血管的外膜和中膜受累,血管可形成动脉瘤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从而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降颅压、脑保护等治疗,可以静脉使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等降低颅内压,服用奥拉西坦、茴拉西坦等药物进行脑保护治疗。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