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肠炎的症状为食欲不振、偶有呕吐、腹泻频繁,且大便性状会出现改变,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饮食调理等。小儿肠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病毒或细菌所引起,其中病毒为常见,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等。而常见细菌有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药物治疗
小儿肠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可因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需要使用蒙脱石散吸附病毒。如果出现黏液脓血便,考虑是细菌感染,要给予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而对于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肠炎除了会出现腹泻、腹痛,还会出现肛门发痒、面色蜡黄等症状,需使用肠虫清等抗寄生虫药物。可酌情选用胃肠道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疗法。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对于轻、中度脱水,出现呕吐、腹泻,尿量减少的患儿可口服补液盐预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但对于新生儿或有严重呕吐、明显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患儿建议静脉补液,不宜采用口服补液盐。
3、饮食调理
小儿得肠炎后,消化道功能减弱。因此要适当地控制饮食,减轻脾胃的负担,少食多餐,不吃油腻、生冷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仍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但要根据个体需要进行合理调整。若是母乳喂养的继续母乳喂养,母亲要避免油腻、辛辣的饮食。而对于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待好转后继续饮食。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