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囊状低密度灶是什么意思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9-25 07:43

肝内囊状低密度灶是影像学的检查结果,提示存在肝脏囊性病变,可能是患有肝囊肿、胆总管囊肿、肝血管瘤等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完善检查,并尽早接受治疗。

1、肝囊肿:患者因为遗传、胆道纤毛缺陷、寄生虫感染等,致使肝脏组织异常增生,逐渐形成囊肿,可能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或是在囊肿体积增大时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等表现,可以经体格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明确病因,采取经皮穿刺术、囊肿切除术等措施进行治疗;

2、胆总管囊肿:胆总管位于肝固有动脉旁边,可能因为胰胆管合流异常、胆管梗阻等,致使胆总管扩张,胆汁排出异常并逐渐形成囊肿,做超声检查、CT等检查时,可发现肝脏内有囊状的低密度灶,多有右上腹隐痛、腹部包块等。需要完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磁共振成像等,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并经手术切除病变部位;

3、肝血管瘤:患者多有肝脏感染、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等问题,肝脏内血管充血、扩张,逐渐形成海绵状扩张,也会在检查时发现囊状的低密度灶,患者可能有腹部包块、隐痛等,严重时会出现瘤体破裂出血,需要经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等判断病因,并经手术堵塞血管或切除瘤体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是患有肝囊腺癌、肝转移瘤等疾病所致,需要到肝胆外科就诊,进一步完善寄生虫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原因。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