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新生儿颤抖的原因
新生儿颤抖可能是由于外部刺激所引起的症状,也可能是由于无意识的抖动、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新生儿癫痫等所引起的症状,可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药物方面的治疗来缓解症状。
新生儿颤抖的原因:
1.外部刺激。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外部刺激易引起机体兴奋,从而出现颤抖的反应,此类颤抖通常没有规律,颤抖程度比较小,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如寒冷、饥饿、疲劳、光亮、噪音、情绪等因素都易引起新生儿颤抖。
2.无意识的抖动。有一些新生儿身体还有四肢,总是会毫无意识的抖动,医学上也认为这种现象就是惊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身体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就会出现这种生理的表现是比较正常的,也完全不需要过于的担心。比如宝宝本身在潜睡眠的过程中突然受到光亮的刺激,又或者是声音的刺激,也就会出现抖动的现象,因此出现这种短暂的抖动也无需过于担心,这是正常的。
3.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这是造成孩子发抖常见的原因,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这种情况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4.新生儿癫痫:如果新生儿有缺氧缺血的病史,出现频繁颤抖,需要注意合并有新生儿癫痫的可能,需要结合脑电图、头颅磁共振等检查协助诊断。必要时给予抗癫痫治疗。
新生儿颤抖的解决方法:
1. 生活方面。宝宝在睡觉时抖动的话,应该让宝宝侧躺,然后把周围一些比较危险的物品拿开,避免宝宝抖动的时候会撞到。宝宝抖动的时候,家长应该把宝宝的衣服松开,头抬高,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2. 药物方面。可以使用苯巴比妥钠等抗癫痫药物。上述的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剂量、疗程服用,不可以盲目自行服用。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