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有哪些
药物性肝炎的病发率较高,属于消化内科疾病,一旦发病可诱发肝区不适、腹胀以及食欲减退等表现,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等症状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起因与多种药物有关,生活中应当掌握相关起因,远离这些致病的药物才能避开该病的伤害和困扰,那么,诱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是什么呢?
1、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属于镇痛类的药物,用药后产生的较小,而且疗效客观。但经过相关研究表明,患者在使用本品之后,极容易通过中毒机制,从而损伤到肝脏。特别是服用过量之后,则会产生肝细胞坏死的情况,甚至会产生肝功能衰竭,从而给药物性肝炎创造了便利的发病条件。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类似的致敏性,为此无法排除导致肝损伤的可能性,也会提高药物性肝炎的病发率。一般情况下与用药剂量没有关联,但多见于特异性体质的人群,为此应当格外注意。
3、氟甲酰胺
氟甲酰胺属于雄激素受体拮抗,且能起到抗雄腺激素作用,临床方面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如患者用药过量,或是长时间使用本品,则在用药后容易产生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甚至会出现药物性肝炎的症状。
生活中要正确了解药物性肝炎的治疗,且要谨慎使用治疗药物,一旦出现该病的症状,则要及时去除发病起因,立即停用引发肝脏损伤的所有药物。此外,还要加强护肝的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护肝药物。
以上介绍了三种诱发药物性肝炎的药物,这些药物应当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肝功能的检查,在出现肝区不适或是腹痛症状时需要提高警惕,且要重视治疗方面的工作。另外,患者要调整好心态,注意病发期间的饮食调节,特别是油腻性严重的食物应当禁忌。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