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痢疾怎么引起的
小儿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该病也被称为菌痢,好发于学龄前儿童身上。得了该种疾病,患者通常会有很多种临床表现,比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此种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则容易引发很多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志贺菌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那么小儿细菌性痢疾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详细叙述。
1、基本病因:志贺菌感染是导致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原,志贺菌又叫做痢疾杆菌,它属于革兰阴性杆菌,该菌无芽胞、荚膜以及鞭毛,属兼性厌氧菌范畴。志贺菌通常存在于患者的粪便中,当其侵入人体上皮细胞后,就会在细胞内繁殖并将毒素播散到邻近细胞,从而引起细胞死亡,进而引发小儿细菌性痢疾。
2、危险因素: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发生除了和志贺菌感染有关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也会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常见危险因素包括暴饮暴食、进食生冷食物、长期患有肠道疾病、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若想有效的预防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则要远离这些危险因素,这一点非常重要。
小儿细菌性痢疾对人体危害较大,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治疗。本病一般都采用药物控制,常用药物为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氧沙星、阿奇霉素、头孢曲松,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用药。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上几种,该种疾病发生后,患者除了进行积极规范的药物治疗外,也要做好饮食护理,小儿要保持清淡、均衡饮食,保证机体能量以及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避免刺激性饮食,有助于缓解胃肠道不适症状,促进机体恢复。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