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间质性肾病吃什么药
慢性间质性肾病可以吃利尿、降压类的药物,如螺内酯、西拉普利、群哚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除用药治疗之外,患者平时还需尽量避免可促进肾功能恶化的因素,多注意休息,控制好自身血压,减轻肾小球高压状态,并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慢性间质性肾病的病因多样,基本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其中原发病因涉及毒物、放射、遗传、免疫、药物等。这种疾病一旦发生就需积极用药治疗,而常用的药物有螺内酯、西拉普利等,这些药物可以起到利尿消肿、降压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治疗的药物吧。
1、螺内酯
螺内酯的结构跟醛固酮类似,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可以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阻断Na+-K+与Na+-H+的交换,增加Na+-Cl-和水的排泄,减轻是一种症状。不过由于该药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所以利尿作用相对较弱。同时要了解的是,这种药物具有恶心、呕吐、低钠血症、高钾血症、过敏反应等多种,患病者需谨慎使用。
2、西拉普利
西拉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吸收后可转换成药理活性的西拉普利拉,增高血浆肾素活性,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而产生一定的降压作用。这种药物口服使用之后的生物利用度约为60%,用药后两小时内达到血药峰浓度,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头晕、喉头水肿等。
3、厄贝沙坦
厄贝沙坦能抑制AngI转换成AngⅡ,能特异性地拮抗AT1受体,并选择性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住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的释放,然后产生降压作用。这种药物口服给药之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为60%~80%,其不良反应有血管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等。
以上就是慢性间质性肾病可以吃的相关药物,服用这些药物之后,患者相关症状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当然除药物治疗之外,患病者还可以通过中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多种方法来治疗。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可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病情发展,肾功能可能会持续恶化,终发展成肾衰竭。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