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胃炎是什么意思
临床上通常称窦性胃炎为胃窦炎,主要指患者胃窦部位,即胃与十二指肠的交界部位出现慢性炎症。患病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治疗时需要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汁反流,同时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
患病后,患者胃窦黏膜细胞逐渐凋亡,腺体数量不断下降,导致胃窦黏膜逐渐变薄,细胞及肠上皮细胞异常增生,病变部位出现炎症细胞浸润、水肿、纤维组织增生,局部位置因增厚变窄,黏膜表面还存在糜烂,从而引起患者上腹饱胀、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当患者情绪波动或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紧张时,其临床症状加剧。
胃窦炎的患者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厌食、持续性腹痛、失血性贫血等病症。根据其病理类型,可将其分为萎缩性胃窦炎和非萎缩胃窦炎两种。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为癌前病变,患者年龄与癌变概率密切相关,在治疗时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对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感染,必要时也可以适当添加胶体果胶铋等药物,保护胃部黏膜。而对于胆汁反流引起的胃窦炎,可以遵医嘱使用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的药物,以及兰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缓解相关症状。
胃窦炎的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积极的情绪,同时注意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辛辣生冷、过咸食物,以及避免过多饮用咖啡、浓茶等。此外建议规律进餐,防止饥饱过度。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