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肝经胆经的正确方法
敲打胆经,可以刺激分泌胆汁,也可以增加胆经活动度,有利于全身各处堆积在胆经上的废物排出。敲打肝经可以治疗肝胆病证,缓解黄疸、胁痛等症状,对目赤肿痛的症状也具有一定缓解作用。敲打肝经、胆经应从经络循行部位、敲打力度、敲打手法等方面进行。
1、肝经:即足厥阴肝经,从大敦穴即大拇趾背部甲根边缘约2mm处开始,向上沿着足背内侧上行小腿内侧,离内踝八寸处与脾经相交后,上行膝腘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行经胃旁向上通过膈肌,沿气管上行进入喉头部,与眼球后的脉络相联,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部;
2、胆经:即足少阳胆经,起于眼外角的瞳子髎穴,向上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的风池穴,经颈、肩,进入锁骨上窝,下行至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继续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侧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的足窍阴穴。
敲打的力度以自身感觉局部酸胀、略微发热、皮肤略微红润,而不会出现局部疼痛为宜,以免力度过大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瘀血,力度过小可能起不到效果。
敲打肝经、胆经时,每一个部位的敲打手法有所不同,比如敲打头部穴位时,包括瞳子髎穴、率谷穴等,可采用叩击或指梳的方法,其中指梳即指尖梳理的方式。风池穴适合采用点按的方式,胁肋部可使用呈空杯状的手掌轻轻拍击,大腿部位的肌肉相对丰厚,可使用呈空杯状的手掌或者保健锤进行敲击,但需严格掌控敲击的量和力度。
如果需要进行敲打肝经、胆经,来缓解身体的某些症状时,建议尽量选择专业的保健医生进行操作,或让其进行指导,以免由于手法不当及敲击量和力度差异,导致症状加重。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