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也是有保质期的。服用中成药的五项原则。
我们周围都有这样的人,感冒喝板蓝根,便秘吃一些牛黄解毒剂,女性月经不适吃两个黑鸡白凤凰丸。这些熟悉的中成药,是许多人眼中真正的“黄金油”。然而,与人们对中成药的依赖成反比,近年来中成药使用不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滥用中成药
我们生活中接触多的中成药,如感冒、祛火、补益等,恰恰是滥用和错误使用严重的。邱恒文说,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提取或煎煮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几种中药中的数百种成分混合在一起,后直接用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一旦滥用和错误使用出现不良反应,就很难找出是哪种物质引起的。因此,我们越常用,我们就越应该注意它。
不注意中药的保质期
许多人喜欢把人参、阿胶等中药长期保存在家里,认为时间越长,营养效果越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旦大多数中药过了保质期,不仅效果大大降低,而且可以使用也成为一个问题。
以人参等草药为例,在地里生长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一旦挖出饮片,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保质期一般不超过2年。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木本药物身上。当归、枸杞等含有大量的脂肪油、粘糖成分,虽然不容易被昆虫吃掉,但长期容易“去油”,表面会出现油样物质。薄荷、藿香、紫苏等挥发性成分储存时间过长,香气会散发,从而降低疗效。
至于龙骨、硝石等矿物药材的分子式相对稳定,长期存放问题不大。一般来说,储存时间不得超过10年。
以上都是不应该长期放置的中药。中药放置时间越长,疗效越好吗?中药有“六陈”,是指陈皮、半夏、桔子、麻黄、狼毒、吴茱萸六种陈酿效果较好的中药。除了“六陈”,大多数中药都必须妥善保存,以延长其保质期。例如,红花、冬虫夏草等易变色、蛀虫、发霉的药材,可以用陶瓷罐装,外面填满一层石灰,埋在地下。
由于保存不当,虫蛀的药材可能不会被丢弃。如果药材断裂后发现虫蛀不严重,可以烘烤除虫,尽快使用。但是,如果发生严重的霉变和脱脂,就不能继续服用。一旦误服变质中药,应立即就诊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防止中毒。
用药五原则
在成千上万种中成药成为家庭药箱的必需品后,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滥用和错误使用,许多专家给出了充分利用中成药的原则。
注意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避免叠加用药。邱振文说,中国约有200种中成药含有西医成分。虽然比例不大,但许多人缺乏专业经验,不了解药物成分,容易与西医结合,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常见的抗感冒药多含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降糖药多含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药多含麻黄碱。杨毅恒告诉记者,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解渴丸是含有西药格列本脲的中成药,但一些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它含有西药。如果他们随意使用其他降糖西药,甚至增加剂量,就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
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虽然大多数中成药都是非处方药,但人们在药店购买非常方便,但为了‘因材施病’,应在专业中医或有中医培训经验的药剂师的指导下,尽量规范药品选择和用药。”吴红娟告诉记者。
吃中成药要做到“中病即止”。杨毅恒特别提醒,除了一些治疗慢性病或补益的中成药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一个阶段外,大多数疾病在病情好转后应立即停止服药,不得长期服用。虽然有些药物毒性小,但长期积累会导致中毒。“龙胆泻肝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治疗上有很好的疗效,但长期服用会导致毒素积累,对肝肾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阅读药品说明书。获得中成药后,首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特殊禁忌、饮食禁忌、对症人群和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服药。
避免使用有经验的药物。吴红娟说,许多人会依靠别人的推荐、对药物名称的简单理解和以往的个人经验成为“医生”,甚至私下增加剂量。但由于体质、疾病原因、具体症状不同,应特别注意用药,否则会出现过多,适得其反的效果。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