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何预防复发?
抑郁症的治疗非常繁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全,但抑郁症也会复发,我相信这是恢复正常的患者非常害怕听到。那么,如何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呢?请参见下面的详细介绍。
目 抑郁症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复发?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症的原因?你知道抑郁症的危害是什么?
抑郁症的症状是什么?
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明显持久的情绪抑郁、抑郁和悲观。典型的病人不会抑郁,没有快乐的兴趣,并伴随着早晚的节奏变化。此外,还会出现自我评价下降、无用、无望、无助和无价值感,往往伴随着自责、严重的犯罪妄想和疑似疾病妄想,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幻觉。
思维迟缓
抑郁症患者往往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维迟钝,头部像生锈的机器。临床表现为语言减少、语速减慢、声音低沉、回答困难。在严重的情况下,他们无法顺利沟通。
意志活动衰减
患者的意志活动显示出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懒惰,不想做事,不想与周围的人接触,经常独自坐着,或整天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避免社交。在严重的情况下,即使是食物、饮料和其他生理需求和个人卫生,蓬头垢面,不整洁,甚至发展为沉默、不动、不吃,被称为“抑郁木僵”,但仔细的精神检查,患者仍然表现出疼痛和抑郁。焦虑症患者可能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病人往往伴有消极自杀的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想法和自责自罪的想法,缺乏自信可以萌生绝望,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生活在这个上是多余的人”,这将使自杀试图发展成自杀。抑郁症是危险的症状。
损害认知功能
抑郁症患者常有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强、抽象思维能力差、语言不流畅、空间感知、手眼协调、思维灵活性下降。认知功能损害会导致患者的社会功能障碍。
躯体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身体症状常表现为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便秘、疼痛、性欲下降、阳痿、闭经等。对身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恶心、呕吐、心悸、胸闷、出汗等各种器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也很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会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来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症发作具有特殊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周围症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症状不是情绪上的,而是身体上的一些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腹胀、心悸等。
2抑郁症如何预防复发?
1、良好人格培养:
抑郁症患者本身在人格上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要想改善抑郁症,首先要从完美的人格入手。如何培养和提高良好的人格在未来的抑郁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抑郁症患者有一种逃避现实、鼓励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在人格缺陷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盲目的人格缺乏,是导致抑郁加深的原因。选择逃避现实,选择成为一个收缩在龟壳里的人,在精神刺激后逃避现实,酗酒或滥用药物,欺骗自己,自我伤害,抵制残酷的现实,是抑郁加重的现象,这些是人格不完美,寻求撤退情绪,只是促进抑郁加重。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个性,面对精神刺激,他会积极寻求外部帮助,增强自信,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实践技能,从而避免外部刺激造成的身心伤害。
2、结交好朋友:
朋友是人与人相处的精神产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收获。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朋友。只有把自己放在集体中,从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寻求温暖和友谊,抑郁症患者才能更快地融入社会,逃离孤独和成瘾的笼子,减少抑郁症的症状。特别是不要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只是叹息,孤独的自我欣赏,所以很容易成为严重抑郁症患者。学会把不愉快的心事告诉朋友、亲戚、老师,抱怨,倒出苦水,从宣泄中解脱。这里要提醒的是,一些高管和白领,由于压力较大,又不愿与人分担苦恼, 憋在心里就会憋出病来,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应该创造一个交流和发泄的环境和条件。
3、好心情:
十有八九的人生不如意。一辈子都不可能顺利。总有失意。失落导致抑郁是很常见的。一帆风顺只是对自己的美好祝愿。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情。即使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我们仍然可以保持好的心情,建立豁达的感情。学会直率坦诚,不要过分自责、自悲、自怜。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情好,期望适中,合理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能保持自己一直处于佳的情绪状态。
4、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
广泛的兴趣是抑郁症的“救命符”。一个人只有一个兴趣,所以她选择的幸福只有一个方向。当幸福呈现不稳定趋势时,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抑郁症状。所以抑郁症患者应该设定更多的兴趣目标,更多的选择,会更快乐,借助更多的调整,调整身心健康,加上持续的好奇心,可以增加抑郁症患者的沟通范围,相当多的抑郁症患者,如果接受更多的兴趣培训,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疾病。
5、轻松阅读期刊:
临床试验表明,阅读一些放松的出版物,特别是图片美丽的出版物,会让抑郁症患者感受到的美,从而帮助他们摆脱抑郁症的心理阴影,但这种选择性的辅助方法,也是基于抑郁症患者愿意接受。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除了心理咨询,抑郁症的治疗也可以服用药物。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说到抑郁症的治疗,患者应遵循以下药物治疗原则:
1、四性选择原则
如果抑郁症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应遵循四性选择的原则。原则内容为:综合考虑药物的性、经济性、有效性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有效的抑郁症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服药后出现肠胃不良等反应。或有焦虑等,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做好换药的种类和剂量。
此外,从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药物维持治疗通常是每天服用一次,一次。如果患者伴有精神分裂症、偏执妄想等严重疾病,可在范围内综合考虑耐药性等因素,在短时间内给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缓解疾病、调节抑郁症有很大帮助。
2、高治疗原则
所谓高水平治疗原则,是针对抑郁症急性发作期和巩固期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提倡单一用药原则,确保药物的充足和足疗程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抗抑郁药在常规使用中可以与稳定药物结合使用,抗抑郁药一般不需要叠加在非难治病例中。
3、叠加用药原则
叠加用药原则主要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一般需要同时使用三种抗抑郁药才能有效治疗。调查显示,难治性抑郁症约占所有患者的20%。
老年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老年人抑郁症的表现是什么,老年人的大脑逐渐下降,认知功能容易出现问题,老年人变得固执,接受能力差,容易抑郁。老年人逐渐衰老,患有各种慢性病,甚至不治之症。如果他们经济状况不佳,没有钱治病,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很容易陷入抑郁。在农村地区,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年人,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尤其是孩子出去打工留下的“空巢老人”,孤独的生活没有人照顾,孤独的时候会变老得更快,影响智力,加速痴呆。如果你不能照顾自己,你甚至不能出门。如果你失去了过去做人的尊严,你可能会想到“死了”。
情绪低落时,老年人不喜欢见人,也不喜欢说话。抑郁的老年人特别不想见熟人,因为看到陌生人很正常,但熟人知道他们过去不是这样,比如过去喜欢说话的人现在不喜欢说话,对比很大,也给人一种不礼貌的感觉——事实上,他们无话可说,但也让自己非常紧张。抑郁症老年人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全面下降,既不关心家庭和社会事务,也不追求,整天不想搬家。
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一个理性的选择,老年人不再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困难的目标,权衡利弊后有选择地放弃。抑郁症不是这样,而是让老年人完全失去所有的兴趣,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想做,全方位放弃一切。为了及时发现抑郁症等精神问题,老年人的日常体检应增加心理评价。
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需要药物治疗。问题是,许多老年人患有许多基本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每天服用各种药物。他们可能害怕吃太多的药,或者担心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会引起不良反应。许多老年人限制服用抗抑郁药,导致抑郁症的治疗率很低。
你知道抑郁症有什么危害吗?
1、抑郁症危害健康
“抑郁症就像黑洞。如果你不小心,你会把自己吸进去。“这是许多抑郁症患者的个人感受。据专家介绍,抑郁症的主要特征不仅是明显持久的抑郁症,还包括思维迟缓、疲劳等身体症状。抑郁症患者常感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全身无力、心悸、胃纳失常、体重减轻等反复或持续的身体问题。抑郁症患者常面容憔悴苍老,眼睛迟钝,体质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减少,便秘,性欲下降,睡眠障碍严重,女性患者常闭经。这些疾病无疑会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进而加重抑郁症状。
2、抑郁症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抑郁症患者往往伴有易怒、易怒、易怒、焦虑等情绪问题,甚至出现轻微的幻想症状和恐惧症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病人经常用主观情绪思考一些事情,通常在普通人看来,他们会放大事情,为自己创造很多心理障碍。他们经常对自己和外部非常不满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3、抑郁症给患者带来死亡阴影
根据卫生组织的数据,上每年有100万人因抑郁症自杀。根据精神病学协会的一项调查,80%以上的中国网民认为他们有抑郁的倾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极端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根据中国精神医学专家的调查,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想法。虽然许多抑郁症患者在自杀前写的遗书中说死亡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事实是,严重的抑郁症控制着人们的大脑,折磨着人们的精神,迫使患者绝望,选择极端的死亡来解脱。
4、抑郁症干扰社会功能
与抑郁症患者生活在一起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抑郁症患者不仅折磨自己,而且影响周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抑郁症患者往往思维联系缓慢,语速馒头、声音低、语音少、反应迟钝,使患者人际沟通困难。另一方面,严重的抑郁症使患者行动缓慢,甚至卧床不起,表现出抑郁的僵硬状态,几乎完全剥夺了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