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手术室火灾应急处理演练

时间:2011-11-21 11:52 作者:复禾健康

医院火灾处置 患者生命第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手术室火灾应急处理演练

 

1120上午10时,正在手术的医生和护士突然接到“火警”,10号手术楼3层手术室区域有浓烟和火情出现,并且迅速蔓延,必须立即护送病人撤离!

消防警铃随即响起,8384号手术室正有2台手术进行中,接到撤离指令后,无影灯下主刀医生迅速吩咐:“关闭伤口!”在助手的帮助下,简单快速地将病人腹部切口进行缝合,并覆盖消毒纱布垫,护士及时用消毒绷带绑紧腹部,手术室接送人员早已将流动推床调整好高度推到了手术台边,大家一起将全麻病人小心移上流动推床。麻醉师轻轻拔下病人的固定呼吸机,换上简易呼吸囊,手控维持病人呼吸。病人可以转运了。

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术中病人就从手术室被“抢救”到了手术楼外的安全区域。

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手术室火灾应急处理演练的紧张一幕,将纸上的火灾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到行动当中,使医务人员形成更为深刻的感性认知。

 

制定最快撤离预案  抢黄金救援时间

从火灾现场撤离,是和时间抢生命!

火灾初期是撤离逃生的黄金时限,从手术室报告火警到手术楼人员全部安全撤离必须在这个时间里完成!

预案流程通畅是快速撤离的保障。手术室护士长向总机报告火警后,不到2分钟,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全部接到报警,保卫处、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医务处、护理部、设备科在第一时间执行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同时,119公安消防队也接警派出消防车赶往事故地点。

各部门接警后,立即执行火警预案,保卫处灭火分队和志愿消防队携带灭火机、防毒面具等赶到手术室明火点进行扑救;应急分队立即组织人员带着担架和轮椅赶到转运病人。

消防车在5分钟内及时赶到,发现手术楼顶楼平台和3楼女卫生间有人呼喊挥手求救,立即架起云梯,参加灭火并救援。

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手术楼12位病人和20位医务人员全部安全撤离,火被扑灭。

据中山医院保卫处章海航处长介绍:“手术室相较普通病房和门诊,消防和逃生难度更高,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密切协作,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撤离火场,安全转移病人,扑灭火情。”

具体到细节 确保万无一失

火灾无情,在灭火和救援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酿成惨剧。为了确保演练有效可行,火灾场景模拟尽量逼真,要考虑到期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利因素,并采取实际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火灾发生最容易造成断电、消防电梯失灵等情况,不利的照明条件将给逃生和救援带来极大的困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中山医院安排了一支维修组赶到火警点,检查水、电、煤及消防电梯,确保状况一切正常。设备科还组织了物资转移小组,在第一时间

医院动态

更多 >

外二支部参观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记录过居民生活的老相机、老党员关心照顾独居老人的老照片、通过幻影成像技术再现的上世纪90年代华阳路街道的党员干部在极端天气下走访居民的场景一一呈现。 即将迎来建党93周年之际,外科二支部的同志们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内的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学习活动。 博物馆内布展共分5部分,展出了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基层党建的过程。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浓缩着一个时代的回忆,展馆中出现的“铜铃铛”、《万碗寿面庆重阳》油画、“感恩石”等物件,支部里有不少上海老城厢、小弄堂出来的“老上海”看到这些熟悉的物件倍感亲切。讲解员娓娓道来“凝聚力工程”建设的20年,历数了上海20多年的巨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在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先后涌现出杨浦区“一线工作法”、浦东新区“三服务”、徐汇区“康乐工程”、黄浦区“三会一代理”等一批先进典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大家感慨万千。 通过本次活动,让支部党员强化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和群众观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密切党群关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落实为病患和身边同事服务的责任;在行动上谱写好“为民、务实、清廉”三部曲,奏响“服务、求真、创新”三只音,共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赞歌。切实做到把群众的事放在心里,落在心坎上,用真心实意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大家了解到近年上海社区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体会到广大基层党员为之付出的满腔热忱,收益很大,感触颇多。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基层的同志学习,将学习到的精神贯彻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不辜负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信任,将服务做到极致。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病毒性感冒的治疗有哪些
马晓斌
回答: 病毒性感冒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病毒性感冒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生活干预 保证充足休息有助于恢复免疫力,每日睡眠时间建议达到7-9小时。适量饮用温水可缓解咽干症状,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喉不适。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退热,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域。使用退热贴敷贴额头也能帮助降低局部温度,每次持续使用4-6小时需更换。物理降温期间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3、对症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缓解发热和头痛症状,但需注意避免与其他含该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盐酸伪麻黄碱片能减轻鼻塞症状,高血压患者慎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适用于干咳明显的患者,痰多者不宜使用。 4、抗病毒治疗 奥司他韦胶囊对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有效,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的流感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使用抗病毒药物前需通过咽拭子检测明确病原体类型。 5、中医调理 风寒型感冒可选用感冒清热颗粒发散表邪,风热型适用连花清瘟胶囊清热解毒。艾灸大椎穴、风门穴有助于驱散寒邪,每次灸治15-20分钟。中药汤剂需根据个体证型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滥用中成药。 病毒性感冒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促进体力恢复。未痊愈前应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使用过的纸巾等物品需及时消毒处理。 马晓斌主任医师山东省立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