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太强,好不了?中医防病,看家。
国内外社会受流感侵袭
冷空气侵袭,雾霾天气导致空气污浊,一系列天气原因使流感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美国,A型H3N2流感病毒引起了“天宫”,导致纽约2万多人感染,是去年流感住院患者的两倍。在中国,A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抬头”,似乎取代了以往主导季节性流感的H3N2兄弟,努力成为季节性流感的“领导者先锋”,甚至导致两人死于甲状腺流感。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周一表示,北京目前正处于流感病毒活动高峰期,本周流感病毒活动强度没有减弱迹象。预计未来北京流感病毒活动强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流感侵袭期间,流感引起的危重症和死亡病例可能会继续出现,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慢性基础病患者。为什么流感这么猖狂?如何做好保健,有效预防流感?
为什么流感总是来势汹汹?
1、流感分为大流行和小流行
有人说近流感病毒是“卷土重来”。不! 流感从来没有“走”过。
自古以来,流感就是人类常见的传染病。据卫生组织报道,上每年大约有20%到30%的儿童和5%到10%的成人得流感。但是流感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小流行每2-3年一次,大流行每10-15年一次。一旦出现新的流感病毒,就会发生全球性的爆发。例如,2009年,猪身上的A型H1N1流感病毒突然“冲向”,人群几乎没有抵抗力,接触后容易感染,导致全球A型流感爆发。
2、冬天“寻机闹事”
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爆发后并没有“离开”。从此,它在上“生活”,加入了引起季节性流感的罪魁祸首,成为引起季节性流感的“常驻”病毒。
季节性流感是指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些“性”流感。这些“性”病毒包括三种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和丙型。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广泛流行,丙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仅分布。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流感的流行季节是冬季和春季。现在是这些“性”流感病毒疯狂的季节。
3、流感病毒是“人来疯”
大城市流感病毒“常驻”。由于大城市人口密集,流动性强,它可以不断地从这个人“跳”到那个人身上,以确保它不会在上“断种”或“绝后”。流感病毒不仅会“走”,还会上车或火车“跑”,甚至乘飞机“飞”。例如,在春节期间,它可以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然后从小城市到农村,“创造”它的新“领土”。
流感病毒是一种“人来疯”,专爱在人多的地方“凑”,人越多越疯狂。这是因为它必须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空气流通越少,传播越方便。要传播给距离较远的人,它需要咳嗽和打喷嚏来“强迫”。打喷嚏可以将飞沫射出4到5米远,带出数百万病毒或细菌。它还可以通过人的手跑到人的口鼻周围,方便它通过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人体。因此,拥挤的车厢、机舱、教室、会议室、聚会餐厅等,都是流感病毒传播的地方。
4、病毒善“变”能“串”
流感病毒特别擅长“变化”,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变异的病毒。由于流感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经常出现复制错误,抗原基因经常在不知不觉中“安装”错位,使病毒变成“外观”。
流感病毒也可以“串种”,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感染动物,还可以感染人类和动物。感染动物的流感病毒与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不完全相同。如果它们相互感染,它们就会变成一种新的病毒,就像我们在遗传学中所说的“杂交”或人们常说的“串种”一样。
预防流感的中药
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流感防治经验,对时尚感冒(流感)的疗效是肯定的。你不妨试着用中药来预防和控制流感的发生。
1、成人
(1)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
功能:清热宣肺适应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稍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苏叶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
功能:健脾祛湿适应人群:面晦暗,常腹胀,大便稀疏
煎服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3)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5克
功能:解毒清热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干,喜凉,大便稍干,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建议不同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连续服用3剂,感冒流行期间再服用3-5剂。流感流行期间可广泛使用。
2、儿童、老人
藿香6克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功能:清热消滞适应人群:容易夹食夹滞的儿童。这些孩子容易“生气”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
1、在医生的指导下,老年人和儿童应适当减少服用;
2、慢性病患者及妇女月经、产后慎用,孕妇禁用;
3、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到不适的,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生;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6、不要相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编辑推荐:
冬季流感侵袭 12项预防措施策略
冬季流感高峰期 齐来做好预防准备
接种流感疫苗会感冒吗?你应该理解流感误解吗?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