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进补的三大误区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13:59

  误区一:秋天不吃姜

  根据中医理论,生姜是温暖无毒的,属于五脏,益脾胃,祛风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嗽上气,止呕吐,祛痰下气,散发无聊等。现代医学认为,生姜含有挥发油,能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刺激肠道,促进消化,具有抗菌作用;生姜还含有姜酚,可以减少胆结石的发生。

  但是生姜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吃起来也很讲究,季节和时间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生姜是辣的,属于热的,在烹饪中失去了很多水分,所以吃了容易生气。秋季气候干燥,干气伤肺,吃辛辣生姜,更容易伤肺,加重人体失水干燥,加重秋季干燥对身体的危害。所以秋天少吃姜为宜。所谓“晚上不吃姜”,主要是因为姜的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晚上的正常休息,晚上吃姜也容易产生内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生气”的症状。

  然而,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治疗。当生病需要姜时,它应该像往常一样使用。例如,姜经常用于秋季治疗风寒和咳嗽。中医认为应该是“寒者热”、“热者寒之”,即热病用冷药治疗,冷病用热药治疗。患有感冒疾病的人,夜间因感冒加重咳嗽、腹痛、呕吐,虽然也应在半夜服用热姜汤,但可发挥温肺暖胃、冷咳嗽、呕吐、疼痛的良好效果。另外,以少量葱、姜、辣椒为调味品,问题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误区二:秋瓜坏肚

  民间谚语“秋瓜坏肚子”是指立秋后继续生吃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

  夏天吃西瓜是为了消暑,但如果秋天吃得太多,很容易出现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夏天吃很多瓜,让人脾胃虚弱。另外,天气变冷的时候,吃太多阴凉的瓜果,肠胃自然会不舒服。老年人、儿童和胃肠功能差的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秋瓜坏肚子”提醒你秋天少吃瓜类水果,但并不意味着你根本不能吃。只要不过量,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伤害。

  此外,秋天还有一些水果可以适当多吃。例如,梨能润肺,能消痰止咳,是秋季提倡的水果。苹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钾,不仅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还能止泻。龙眼具有滋补、强壮、安神、补血的作用,特别适合夜间失眠的老年人。葡萄能预防疲劳,具有益气、补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总之,市民在选择水果时,要尽量选择当季的水果,沿着自然节气吃当令的水果,符合人体脾胃的运化。

  误区三:贴秋肥

  入秋后,人们称之为“贴秋胖”,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其中首选吃肉,“以肉贴胖”,因此被称为“贴秋胖”。

  但秋季脂肪也应注意科学搭配。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天,人们经常喝冷饮,经常吃冷饮,脾脏和胃功能减弱,如果吃太多的肉和其他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脾脏和胃的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吃肉应该是合适的,好等到天气真的冷却下来。

  另外,贴秋脂也要分人。天气变冷,人们的食欲增加,饮食会在不知不觉中过度。这对肥胖的人来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的人在秋天应该更加注意减肥。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状,进补应选择“补而不陡”、银耳、百合等是“防燥不腻”的补品。但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补前不妨适量食用健脾、胃的食物,如莲子、茯苓饼、芡实、山药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