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垢是不可忽视的宝藏。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13:59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挖耳朵是一件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让人感到“很酷”。众所周知,错误的“享受”方式会导致不良后果。经常挖耳朵,使用不正确的工具,帮助孩子挖耳朵等,都有一定的误解。如果你不小心,你也可能会让中耳炎来。

  误区1

  鼓膜破了,肯定会耳聋

  正确的解决方案:挖鼓膜,听力下降

  人们对鼓膜的理解是,一旦鼓膜破裂,听力就会消失。事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很多人在挖耳朵的时候挖得太深,遇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大音量,增强听力。它的损伤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在挖耳朵的时候,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了一个小洞,一般3个月左右就能自行恢复。

  应该提醒的是,不仅耳朵会刺穿鼓膜,而且过多的音量、沉重的耳光、打球冲击等原因可能会在鼓膜上产生小孔。例如,一个孩子在玩沙炮时伤了耳朵,鼓膜上有一个洞,听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误区2

  耳朵疼痛,滴滴消炎水

  正解:无感染不滴水:无感染

  就像眼睛干的时候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一有耳朵问题就滴消炎水。众所周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引起炎症。

  如果你在挖耳朵的时候用干净的挖耳棒挖耳朵疼痛受伤,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不受细菌感染,保持环境干燥清洁。然而,滴消炎药水后,它创造了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当耳朵感染和脓液时,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好不要弄湿耳朵。你可以用棉球塞住耳朵,然后洗澡。棉球湿了再换。

  此外,每次在公共游泳池游泳后,好滴两滴消毒剂。因为公共游泳池里的水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细菌。

  误区3

  耳朵觉得痒就掏出来

  正确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期清洁耳朵的习惯,尤其是油耳的人,经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隔几天就拔一次耳朵。陈观贵说,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旦觉得油流出来,就可以用挖耳棒清洗看得见的外耳道。但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每月清洁一次耳屎的频率都足够了。一方面,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另一方面,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的耳朵有两个部分。外耳道表面覆盖皮肤。如果我们不小心碰到它,它就不会疼了。但是里面看不到的部分表面是薄薄的粘膜,一碰就会疼。清洁时,好使用柔软干净的棉签和硬耳工具,如耳勺。事实上,这并不好。

  陈冠贵提醒说,许多耳痒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和脚气病的人是真菌感染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误区4

  耳痛本身就会恢复

  正解:脑膜炎可治疗长期受伤

  耳炎的问题并不大,所以很多人会忽视正确的治疗。陈观贵说,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耳损伤炎症不治疗,可能反复感染,导致慢性化脓性综合炎症。不仅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听骨损伤等。听骨损伤到一定程度,不能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

不可不知的三点:

  经常挖耳容易诱发乳头状瘤

  经常挖耳朵也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堵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外耳道皮肤损伤,长期慢性充血,但容易刺激耳垢腺分泌,“耳垢”会越来越多。长期的慢性刺激也可能导致外耳道乳头状瘤。自从中国废除了理发师用剃须刀挖耳朵以来,外耳道乳头状瘤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耳屎是用来保护耳朵的吗?

  耳垢腺存在于人体外耳道外软骨表面的皮肤中,可分泌一种浅黄色粘性物质,俗称“耳垢”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有些物质在空气干燥时呈薄片状,有些物质如粘性油脂。通常“隐藏”在外耳道中,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

  怎样掏耳

  建议:耳垢在医学上被称为耳垢,是由耳道皮肤的正常分泌物与头皮屑相结合形成的。一般来说,少量的头皮屑耳垢会随着运动的振动和下颌运动而排出。大块硬耳垢应由耳科医生用专用工具取出,不得自行取出。如果你真的痒得不舒服,你可以用手在耳朵外面轻轻摩擦,或者用棉签轻轻摩擦,但不要伸得太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