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哪些人群吃粽子有风险?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有一定的起源。据说公元前340年,屈原不忍面对亡国的痛苦,投河自杀。为了防止鱼虾伤害他的身体,当地人用竹筒把米饭放进河里,粽子得到了改善,逐渐成为端午节的美食。此外,端午节还将进行划龙舟、游汨罗等传统习俗,以纪念屈原。
其中,粽子主要由糯米制成,然后根据不同人的口味添加其他成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粽子,有些人吃粽子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谁有吃粽子的风险?
1、痛风的患者
根据不同的地方和习俗,粽子里会夹着蘑菇、鲍鱼、干贝类、鱿鱼等食材。此时,痛风患者必须注意避免食用,以免增加痛风的发病率。
2、肠道疾病患者
胃不好的人和肠道疾病患者好不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在烹饪过程中会释放胶体物质,吃后增加消化酶负荷,增加胃负担,糯米等成分,不易消化吸收,如果长时间消化不好,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食管炎、胃炎等消化道疾病的反复发作。
3、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高糖引起的一种疾病,一般来说,如红豆饺子、红枣饺子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此外,糯米饺子本身糖很高,如果因为贪婪而不克制,很可能导致血糖浓度和尿糖浓度迅速上升。因此,在端午节期间,糖尿病患者必须减少粽子的实用性,以免导致疾病的恶化。
4、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不能吃太多饺子,否则会增加血液粘度,严重影响血液循环,糯米饺子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吃太多容易增加心脏负担,导致体内缺血,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
5、老人和儿童
与正常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和儿童的抵抗力和消化能力都很弱。如果你吃太多像粽子这样的糯米食物,会导致胃酸增加,增加胃的不适。严重者还会引起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吃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但在吃之前,必须看看他们的体质是否适合吃粽子,只有健康饮食,避免消化不良、便秘等不良现象,此外,睡觉前好不要吃粽子,因为糯米成分难以消化,停留一夜,第二天会增加胃痛的几率。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