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感染科 (共20位医生)

科室简介

传染感染科是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同时也一直是儿科医院重点学科,是卫生部唯一具有集医、教、研为一体多学科紧密合作完整保留小儿传染和感染病专业特色的学科,是国家和上海市小儿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定点医疗单位。目前有独立的传染科病房及门诊大楼,专业床位66张,诊治疾病的种类除传统的传染病外,还涉及到感染性疾病以及儿童肝病。

本专业共有专科医师15名,8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护士25名,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1名。

在多次国家和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处置儿童突发传染感染病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在应对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以及2013年人感染禽流感H7N9等公共突发医疗事件中,均出色地完成了临床的救治和预防控制工作;参与各类应急及突发传染病救治决策方案的制定、会诊等工作。为国家小儿传染病疫情报告和传染病信息咨询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为儿童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是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小儿感染及肝病学组组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组长单位及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副组长单位。

专业对各种儿童常见传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规范的诊疗常规,重症传染病诊疗水平及抢救成功率位于国内领先水平,重危病例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儿童肝病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开展肝脏穿刺技术1千余人次,诊断各种儿童肝病2千余例,通过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和代谢性疾病的检查,首先在国内报道了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和Alagille综合征病例。并与儿外科联合开展儿童肝移植10余人次。对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防治、各种慢性肝病儿童、肝移植以及胆道闭锁患儿开展系统的管理和随访。对各种罕见、少见、疑难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

科研工作从重症传染病的治疗和抢救逐渐扩展到感染性腹泻病、乙肝疫苗及HBV母婴传播的阻断的研究、婴儿肝病综合征、手足口病、麻疹、流感及细菌性传染病的耐药基因等各个方面,先后获得各类研课题51项,发表论文420篇,其中英文论著36篇,科普文章42篇。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4项。先后培养博士生15名,硕士生23名,培养全国各地专科进修人员 30余名;主编或副主编《小儿肝胆系统疾病》、《感染病学》、《儿科感染病学》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本科临床儿科专业用书《小儿传染病学》等著作及教科书18部,参编著作38部。

展开
收起
科室医生列表

专家科普

更多 >

医生答疑

更多 >
睾酮偏高是什么原因
李青
回答: 睾酮偏高可能与遗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增生、药物影响、内分泌肿瘤等原因有关。睾酮偏高通常表现为月经紊乱、体毛增多、痤疮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家族遗传倾向导致体内睾酮水平偏高,可能与基因突变或遗传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情况通常伴随青春期发育异常或家族成员类似病史,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日常需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减少外源性激素摄入,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螺内酯片等抗雄激素药物调节。 2、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睾酮升高的常见原因,与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有关。患者除睾酮偏高外,常伴有卵巢多囊样改变、排卵障碍,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调节激素,配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改善胰岛素抵抗。 3、肾上腺皮质增生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会导致肾上腺源性雄激素分泌过多,21-羟化酶缺乏是最常见类型。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成年患者可能出现骨龄超前、声音低沉等表现。需长期服用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定期监测激素水平和骨密度。 4、药物影响 滥用雄激素制剂或含激素的保健品可能导致外源性睾酮升高,常见于健身人群使用合成类固醇。部分癫痫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通过肝肾功能检测评估药物副作用。 5、内分泌肿瘤 肾上腺或卵巢的分泌雄激素肿瘤会异常升高睾酮,如卵巢男性化肿瘤、肾上腺腺瘤等。患者可能出现男性化体征快速进展,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睾酮偏高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限制乳制品和红肉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帮助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需避免过度力量训练刺激雄激素分泌。所有药物治疗均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激素六项和超声检查,出现多毛、脱发等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 李青主任医师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