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也可以治病,但是豆腐吃错了有四大危害。
豆腐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保健产品。适量食用豆腐确实对人体健康有好处,但食用豆腐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也会危害健康。
豆腐的功效和作用
豆腐营养丰富,含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还含有糖、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被称为“植物肉”。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超过95%。两小块豆腐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钙需求。
豆腐是一种补益清热养生的食物,常食,能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胃。更适合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了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和食欲外,还有利于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发育,可以增加造血功能中的铁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是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患者的药物饮食。也是儿童、病弱者和老年人补充营养的良好食疗产品。豆腐富含植物雌激素,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很好的作用。豆腐中的甾固醇和豆甾醇是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血癌的有效成分。
不要吃太多豆腐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皂苷,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但也能促进人体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导致碘缺乏和碘缺乏。
1、吃太多豆腐会导致肾功能衰退
到了老年,肾脏排泄废物的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大量食用豆腐,会增加体内产生的氮废物,增加肾脏负担,进一步降低肾功能,不利于健康。
2、吃太多豆腐会导致碘缺乏
大豆含有皂苷,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碘的排泄。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容易导致碘缺乏和碘缺乏。
3、过多的豆腐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豆制品中的蛋氨酸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会损伤动脉壁内皮细胞,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壁上,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4、吃太多豆腐会导致消化不良
豆腐中所含的蛋白质,一次吃太多会阻碍铁的吸收,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豆腐也可以治病 豆腐的五种食疗方法
1、治伤风感冒
豆腐50克,淡豆豉10-15克,葱白5根,一起煮,趁热吃,盖上汗。
2、治疗支气管哮喘
1)豆腐500克,麦芽糖6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沸,每天分两次。
2)用豆腐120克,杏仁15克,麻黄30克,用豆腐煮后两种药用布包,每天吃豆腐喝汤两次。
3、治肺结核
1)豆腐、冰糖、鲜泽泻根各适量,水煮,去渣留液饮用。
2)每天用泽泻茎叶和豆腐煮1-3个月。
4、治痰喘
豆腐500克,中间挖一个窝,里面装10克红白糖,放在锅里炖25分钟,一次吃完,连服2-4天。
5、治脾胃虚寒
羊肉50克,煮熟,加豆腐200克,生姜15克,加盐调味。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