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味重,辛辣专家提醒他们要预防大肠癌。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13:59

  2月4日是“癌症日”。卫生组织(WHO)《2014年全球癌症报告》3日发表,研究表明,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人数正在增加,亚洲近一半的新癌症病例出现,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的新癌症病例排名。成都新世纪肛肠医院主任刘军表示,四川结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因为四川人口味重,辛辣。

  “这实际上与四川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近,刘军医生向记者介绍,食物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越高,运动量越小,发病率越高。

  口味重 使川人肠癌高发

  刘军医生说,如果人们吃太多动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就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对毒素的吸收,从而容易导致癌症。少于运动的人也会减缓肠道蠕动,这也会使毒素长期接触肠粘膜。此外,四川人味道重,辣,辣食物刺激消化道,容易引起慢性炎症,这些都是导致肠癌的原因。

  刘军说,40岁以上的人主要有两种诱发肠癌的方法,即肠息肉和溃疡。他建议人一到40岁就应该做结肠镜检查。如果结果显示为阴性,以后没有不适,不属于高危人群,三五年后可以再做一次。据刘军介绍,结肠镜检查并不复杂。目前,新世纪使用的韩国无痛肛门镜可以通过电子摄像探头将肠粘膜图像放大数十倍,并组织定性分析粘膜病变的性质。整个检查过程只需要 5-10分钟。

  患肠癌 很容易被误认为痔疮

  刘军说:“结直肠癌和痔疮症状大的相似之处在于大便带血,但如果能掌握两者的一些基本特征,就能明显区分。”。

  首先,结直肠癌的粪便血液表现为持续性和慢性粘液血便。血是深红色的,通常与粪便混合。粪便意味着频繁,有时只有一些血液或粘液被释放,没有粪便。肿瘤离肛门越远,便血发生率越低。大约80%的结直肠癌有便血。但痔疮便血常见于鲜红血,不与粪便混合,而是附着在粪便表面。也可表现为大便前后滴血,严重呈喷射状,多发生在大便秘结。

  此外,痔疮不会引起排便困难,特别是大便变薄,即使痔疮脱落,也只表现为短期排便疼痛,不愿意解决大便,一旦水肿和炎症消退,立即恢复正常。结直肠癌患者早期排便困难,大便变薄,伴有腹胀和阵发性腹痛。有时他们甚至会感觉到肠子的叫声。一旦出现症状,一般不会自行缓解,往往会进行性加重。

  值得注意的是,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块往往不会缩小,只会逐渐生长,呈蔬菜图案,浅红色,容易出血;痔疮水肿肿块往往光滑,深红色或深紫色,不易出血。后,晚期结直肠癌有时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如膀胱侵犯,可引起尿频,骶神经侵犯严重持续疼痛,如肝脏移动、肝肿大、黄疸、贫血等现象,痔疮不会有这些表现。

  3类人 应定期检查

  1、大便出血症状的患者应警惕

  40岁及以上结直肠癌高发人群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粘液便及腹痛;

  对于长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贫血或排便习惯(长期慢性腹泻或便秘),以及腹部肿块,好去医院做电子肛门镜或无痛结肠镜检查,许多患者误认为便血是痔疮,延误了佳治疗时间。

  2、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结直肠癌或腺瘤的个人或家族史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通过普查和随访,尽快切除腺瘤和治疗结肠炎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结直肠癌预防的重要方面是通过遗传检查筛查高危人群和结肠镜检查。

  3、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家族史

  息肉是肠壁上生长的凸向肠腔的增生物。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样息肉时,应进行治疗,切除腺瘤,防止病变成大肠癌。专家表示,大肠息肉几乎没有症状,结直肠癌在早期很少有症状。许多患者在检查时拒绝结肠镜检查,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后来医院检查。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