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都知道自己对什么药过敏,但是有些以前用过的药再用的时候可能会过敏,有些中药也会引起过敏,但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
误解:用过的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容易被忽视的是,过去使用或经常使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此外,不同的药物制造商和同一制造商生产的不同批次的药物(药物中含有不同的杂质)可能成为过敏的原因。因此,当青霉素等药物不连续使用时,必须重新进行过敏试验。
误解:药量小,不会过敏
这是为了混合药物过敏和药物毒性的。药物的毒性和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来减少,但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剂量无关。例如,对于破伤风抗毒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临床上经常使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绝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会在事后发生过敏反应。有些患者甚至闻到青霉素的气味也会引起过敏性休克。
误解:用药时或用后不久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不仅发生在用药时,还发生在一些潜伏期。例如,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出现皮疹作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痛风的药物;痢疾引起的许多过敏反应发生在用药后20多天。
误解:中药不会引起过敏
有些人认为只有西医才会引起过敏,而中医也不会过敏。事实上,化学合成药物主要是临床过敏反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和血清、镇静催眠药等。然而,一些中草药也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休克、剥离性皮炎等。近年来,穿心莲、大绿叶、板蓝根等中成药报道较多,荨麻疹和固定药疹常见。
误解:过敏反应会立即发生
药物过敏反应不仅发生在用药时,还发生在一些潜伏期。例如,一些药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可能会出现皮疹作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治疗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痛风的药物很常见。
误解:过敏反应停止用药。
停止服用过敏反应只是首要措施。同时,要加强观察,根据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并要求患者多喝水,以便患者从尿液中快速排出残留药物。如有必要,还需要大量输液来加速药物的排出。
误解:抗过敏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和新一代的息斯敏,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误解:阴性皮肤试验者不会过敏
阴性皮肤测试有时会发生过敏反应。一名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后的第35天发生过敏性休克。
误解:吃药打针会引起过敏
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药物也会过敏,如服用、雾化吸入、治疗牙齿疾病的内塞药和填充剂,以及各种造影碘制剂,可能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