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习俗,你还记得多少?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9 07:59

又是一年年底,每当这个时候,总有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觉——新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新年的味道真的很淡吗?你还记得关于春节的习俗吗?今天小边会和你一起恢复 “年味”。

腊月初八:腊八

腊八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称腊八粥"七宝五味粥"。在中国喝腊八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始于宋代。每逢腊八,朝廷、官府、寺院、黎民家都要做腊八粥。

江苏吃腊八粥分为甜咸两种,烹饪方法相同。只是咸粥是添加蔬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加入蘑菇、栗子、胡桃、松仁、芡实、枣、栗子、真菌、蔬菜、金针菇等。清朝苏州文人李福曾写过一首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混合。”

腊月二十三: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俗称“官三民四船五”。举行祭灶后,正式开始准备迎接过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人们都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四:扫尘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日,除尘扫房子”。祭灶举行后,正式开始准备迎接过年。扫尘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洁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六鹿庭院,掸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处处洋溢着欢乐搞卫生、干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在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牺牲祈福,称之为“接玉皇”。这一天的日常生活和言语要谨慎,争取好的表现,赢得玉皇的青睐,降低来年的福气。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日,杀猪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头”,这一天主要是准备过年的肉。将“割年肉”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经常在年节吃肉,所以被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洗澡

在这一天,传统民俗应该集中精力洗澡和洗衣服。除了一年的厄运,他们准备迎接明年的春节。首都有“二十七洗愧疚,二十八洗邋遢”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澡是“洗福禄”。

腊月二十八:蒸馒头

腊月二十八的汉族民谣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煎饼蒸馒头贴花”。农历腊月二十八,无论是面条还是馒头,汉族的民俗传统都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腊月二十九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春节是一个大节日,上坟请祖仪式特别庄严。29日上午,大部分地区都在上坟请祖。据汉代崔傲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正月,鞠率妻子,洁祭祖你。还有祭日,进酒降神毕,是室家的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在祖先面前,子女曾孙各上椒酒于父母,称杯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是春节期间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除夕:除夕

除夕是指农历腊月的后一天晚上,它与正月初的一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意思是除夕,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必须除旧迎新,有旧年到此为止,来年换新年的意思,是农历一年中的后一个晚上。因此,这一时期的活动以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如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