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饼的起源方法
每当金风凉爽,中秋节来临时,西安古城就有一种秋冬小吃——黄桂柿子蛋糕上市。黄桂柿子蛋糕,又称火晶柿子蛋糕,是一种由柿子和面条制成的风味食品,是西安著名的特殊风味食品。两面金黄,蛋糕心柔软,馅料色彩华丽,柿子桂香,不仅是单独吃的小吃,也是宴会宴会上的小吃。它早已被称为三秦,被称为九州。
目 记录柿饼不能和什么一起吃柿饼起源法柿饼效果和作用柿饼营养价值孕妇吃柿饼禁忌需要记住
柿饼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吃柿饼后不能吃螃蟹
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出现腹胀、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现象。这是因为螃蟹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吃柿子吃螃蟹,螃蟹中含有的蛋白质和柿子中含有的单宁酸,会凝固在人的胃中,形成不易消化和吸收的硬块,导致腹痛、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2、吃完柿饼就不能喝了
柿子和葡萄酒一起吃,会导致肠梗阻。柿子很冷,而葡萄酒的味道有点苦,性热有毒。葡萄酒进入胃刺激肠道分泌增加,柿子中的单宁酸与胃相遇,形成粘性物质,容易与纤维素形成团,形成凝块,难以消化,不易排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肠梗阻。
3、吃柿饼后不能吃海带
柿子和海带一起吃会导致胃肠道不适。富含钙的海带与单宁酸的柿子一起食用。海带中的钙可与柿子的单宁酸结合,产生不溶性结合物,容易影响某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不适。
4、吃柿饼后不能吃甘薯
柿子不能和甘薯一起吃,两者同时容易得到胃柿子石,严重会导致胃穿孔危及生命。甘薯含有更多的淀粉,吃后人们的胃会产生大量的胃酸,如果你吃一些柿子,柿子会在胃酸的作用下产生沉淀。其沉淀物会积聚在一起,形成不溶于水的块,难以消化,不易排出体外,使人容易得到胃柿子石,严重也会导致胃穿孔危及生命。
5、吃柿饼后不能吃章鱼
柿子和章鱼不能一起吃,两种一起吃会损害胃,容易引起腹泻。章鱼味甘、咸、冷、无毒,药冷但不泄漏,能滋养血气。柿子又甜又冷,属于冷药,所以两种东西不应该一起吃,否则会损害胃,容易导致腹泻。
6、吃柿饼后不能吃酸菜
如果柿子和酸菜一起吃,很可能会导致胃石病。吃了柿子后,请不要多喝酸菜汤或水。因为吃了酸菜,人的胃里会产生大量的盐酸,它会与柿子在胃里产生的胃酸产生沉淀,沉淀物积聚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不溶于水的结块,从而形成胃石病。
柿饼起源法
黄桂柿子饼
陕西关中地区民间流传着一段与闯王李自成有关的轶事。据说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
继续进入北京。起兵时,关中正处于灾荒之年,粮食匮乏。为了安慰志愿者,临潼人民使用当地盛产的火晶柿子,拌上一点面粉,烤成蛋糕,让志愿者在路上吃干粮。因为这种柿子饼香甜可口,抗饥饿,义军官兵吃完后精力充沛,斗志昂扬,英勇杀敌,迅速以破竹的势头攻下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虽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失败了,但临潼人每年在金秋柿子成熟时都会做柿子饼来纪念李自成的起义。这种食物很快就传遍了关中县和西安。经过一代又一代厨师的不断改进,终成为黄桂柿子饼和著名的风味小吃,被称为“关中名点”。
黄桂柿子饼原料:
柿子、面粉、豆沙馅。
黄桂柿子饼做法:
1、柿子洗净去皮,放入容器中捣成泥(如果用搅拌机搅拌,会更均匀);
2、将面粉筛入柿子泥中,搅拌均匀,直到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高科技面团可以软化,软硬适中,好定型);
3、将面团静置15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大小合适的小面剂;
4、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厚皮,取适量豆沙馅放入其中,像包子一样收紧口,压扁;
5、将柿子饼放入油中,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炒柿子饼好用厨房纸吸收多余的油,好吃又健康。
三、柿饼的功效和作用
一般人都可以吃。
1. 适合大便干结、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长期饮酒者;
2. 糖尿病患者、脾虚腹泻、大便松弛、体弱多病、产后、外感风寒者忌食;患有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动力功能低下的患者,大多数胃切除术后不宜食用柿子。
柿子含有更多的单宁酸和果胶。空腹食用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不同大小的硬块。如果这些硬块不能通过幽门到达小肠,它们就会留在胃里形成胃柿子石。小胃柿子石初像杏核,但会积累得越来越大。如果胃柿石不能自然排出,就会引起消化道梗阻、上腹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手术中发现胃柿石大如拳头。
柿饼含糖高
柿子中的单宁酸可以与食物中的钙、锌、镁、铁等矿物质形成不能被人体吸收的化合物,使这些营养物质无法使用。因此,多吃柿子很容易导致这些矿物质的缺乏。由于它含有更多的糖,人们吃柿子比吃相同数量的苹果和梨更饱,这会影响食欲,减少晚餐的摄入量。
柿子含糖量高,含果胶,吃后总是留在嘴里,特别是在牙齿之间,加入弱酸单宁酸,容易侵蚀牙齿,形成龋齿,所以吃后应该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柿子味甘,性平,无毒;柿子味涩,性平,入肺、脾、胃、大肠经;
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的功效;
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渴、呕吐、腹泻。
新鲜柿子有凉血止血的作用;柿子霜润肺,可用于咽干、口舌疮等;柿子蒂有止血作用;柿子和胃止血;柿子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嗽血、便血、出血、吐血。近的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子叶具有降压、利水、抗炎和止血的作用。
1、治疗咳嗽带血:柿饼,饭蒸,批,每用一个,掺青黛一钱。卧时吃,薄荷汤下。(《丹溪汇要》)
2、治咳吐痰:柿饼烧灰,蜜丸,水下滚动。(滇南木草)
3、治疗吐血、咯血、咳血、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出血等症状:柿饼一斤,枇杷叶(去毛)、白果肉(去衣)、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用50碗水煮至10碗,滤出渣,然后如法煎。三次,取汁30碗,总和一个。放入砂锅中,慢火煮至5碗,加入炼蜂蜜62,储存在净磁瓶中。每天早、午、晚各服十几茶匙,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4、治热淋涩痛:柿饼、灯心等分。煮日饮。(纲目)
5、治疗尿血:柿饼、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服用。(经验方)
6、治血:柿饼,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方柿焚散)
7、治肠风血:棉花核(炒黑去壳)三两,侧柏叶(炒黑)四两,槐米(炒)一两,(加)柿饼蒸捣丸,早上滚汤四五块钱。(《江囊撮要》柿饼丸)
柿饼的营养价值
每100克柿饼所含的营养成分如下:·热量 (250.00千卡) ·蛋白质 (1.80克) ·脂肪 (0.20克) ·碳水化合物 (62.80克) ·膳食纤维 (2.60克) ·维生素A (48.00微克) ·胡萝卜素 (290.00微克) ·硫胺素 (0.01毫克) ·尼克酸 (0.50毫克) ·维生素E (0.63毫克) ·钙 (54.00毫克) ·磷 (55.00毫克) ·钾 (339.00毫克) ·钠 (6.40毫克) ·镁 (21.00毫克) ·铁 (2.70毫克) ·锌 (0.23毫克) ·硒 (0.83微克) ·铜 (0.14毫克) ·锰 (0.31mg)[1]功效
适用于大便干结、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长期饮酒者。
1. 柿饼能有效补充人体营养和细胞内液,润肺生津;
2. 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可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3. 柿子中的有机酸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具有涩肠止泻的作用;
4. 柿子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性味归经】味甘寒无毒。入胃大肠经[2]。
【功能主治】润肺、涩肠、止血。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血、肠风、痔漏、痢疾。
【药用选方】
1、治疗咳嗽带血:柿饼,饭蒸,批,每用一个,掺青黛一钱。卧时吃,薄荷汤下。(《丹溪汇要》)
2、治咳吐痰:柿饼烧灰,蜜丸,水下滚动。(滇南木草)
3、治疗吐血、咯血、咳血、小便淋血、肠风泻血、痔热出血等症状:柿饼一斤,枇杷叶(去毛)、白果肉(去衣)、熟地各四两,生姜皮一两(炒焦黑),百部五两,天门冬,麦门冬(俱去心)各六两。用50碗水煮至10碗,滤出渣,然后如法煎。三次,取汁30碗,总和一个。放入砂锅中,慢火煮至5碗,加入炼蜂蜜62,储存在净磁瓶中。每天早、午、晚各服十几茶匙,白汤调服。(本草汇言)
4、治热淋涩痛:柿饼、灯心等分。煮日饮。(纲目)
5、治疗尿血:柿饼、乌豆盐花煎汤,入墨服用。(经验方)
6、治血:柿饼,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服。(世医得效方柿焚散)
7、治肠风血:棉花核(炒黑去壳)三两,侧柏叶(炒黑)四两,槐米(炒)一两,(加)柿饼蒸捣丸,早上滚汤四五块钱。(《江囊撮要》柿饼丸)
孕妇吃柿饼的禁忌要牢记
1、不能空腹吃柿子
空腹吃柿子会导致胃内形成胃柿石。如果胃柿石不能自然排出,就会引起消化道梗阻、上腹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
2、适量吃柿子
柿子含有更多的糖,所以人们吃柿子比吃相同数量的苹果和梨更饱,这会影响食欲,减少晚餐的摄入量。孕妇可以吃柿子来补充营养,但不能多吃,一般认为,在非空腹的情况下,每次吃柿子不超过200克。
3、吃柿子漱口
柿子含糖量高,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是留在嘴里,特别是在牙齿之间,加上弱酸单宁酸,容易侵蚀牙齿,形成龋齿,所以吃柿子后应该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
4、柿子皮不能吃
有些人觉得吃柿子时咀嚼柿子皮比单独吃柿子更美味。事实上,这种饮食方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柿子中的大部分单宁酸都集中在柿子皮上,所以当柿子变涩时,不可能去除所有的单宁酸。如果你一起吃,更容易形成胃柿子石,特别是当脱涩过程不完善时,皮肤中含有更多的单宁酸。
5、柿子不应该和蟹、鱼、虾一起吃
在中医中,螃蟹和柿子都是冷食,所以不能一起吃。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含有高蛋白质的蟹、鱼、虾在单宁酸的作用下容易凝固成块,即胃柿子石。
6、糖尿病患者避免吃柿子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有糖尿病,她们不应该吃柿子。柿子含有10%。8%的糖,柿子含有简单的双糖和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增加血糖。进食后容易被吸收,增加血糖。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