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月宝宝的食谱是什么?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2 13:00

当婴儿20个月大时,他们必须有多样化的食谱,因为此时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来确保孩子的正常发育,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不仅需要大量的钙,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所以食谱必须全面。婴儿20个月大的食谱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目 如何帮助宝宝锻炼咀嚼肌?宝宝20个月的食谱是什么?宝宝营养不良。吃粥。宝宝应该远离伤牙的坏习惯。如何科学喂养孩子养脾胃?

如何帮助宝宝锻炼咀嚼肌?

  1、4-6个月大宝宝

  四个月后,婴儿的吮吸和吞咽液体食物已经成熟,可以成功地喝牛奶食物,而不容易流出。从这个阶段开始,婴儿的舌头变得更加灵活,他会试图用舌头和嘴的动作吞下嘴里的糊状食物或果汁,但动作不是很协调,有时会推出食物或只吃少量的食物。

  训练重点

  建议从4个月大开始(如果你有过敏体质,你可以从6个月大开始),母亲应该开始给婴儿糊状或泥状牛奶以外的食物,这样婴儿就有机会训练口腔运动。为了配合宝宝的嘴巴大小,建议妈妈用小、、浅的勺子喂食。刚开始宝宝或多或少会把食物顶出或吐出来,妈妈不用灰心,也不用太着急,只要每天尝试,就会发现宝宝吃食物的概率越来越高。

  6个月大左右,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小牙饼,让宝宝自己抓住,塞进口,帮助宝宝训练手眼协调能力。

  辅食多为流质或半流质,如米麦粉糊、苹果泥、果汁、蔬菜汤、合适的牙饼等。

  2、7-9月大宝宝

  大多数婴儿在7个月大的时候开始长牙齿。在此期间,婴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将比前一阶段提高。婴儿会尝试用牙龈上下咀嚼食物。此外,婴儿主动进食的欲望也会增强。有时当他看到别人在吃东西时,他会做出他想尝尝的表情。

  训练重点

  母亲可以提供更多样化的补充食品,使补充食品的形状比4-6个月大时更硬或更厚。为婴儿提供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并促进牙齿的萌发。母亲除了喂婴儿吃食物外,如果婴儿有牙齿,她还可以为婴儿提供一些食物,如水果条或吐司。

  由于牙齿长,婴儿可能会感到不舒服,可以为婴儿提供一些磨牙饼干、烤馒头干和其他稍硬的补充食物,通过咬,咬这些食物,刺激牙龈,帮助乳牙发芽,纠正咬乳头的现象,但也及时训练婴儿的口腔咀嚼功能。

  辅食的形式是半流质或半固体,如菜泥、粗果泥、水果条、面包片、豆腐和粥。

  3、10-12月大宝宝

  此时,婴儿已经长出4-6颗牙齿,咀嚼能力和口腔动作更加协调,婴儿会尝试咬或咬食物,然后进行简单的咀嚼动作。从这个阶段开始,婴儿是否能很好地咀嚼食物也会影响牙齿的发育。适当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长,促进下颌骨和面部肌肉的发育。同时,它还可以使婴儿通过补充食物获得健康所需的营养。

  训练重点

  婴儿的副食已逐渐进入成人阶段,但原则上,不易消化或过于油腻的食物仍不适合婴儿食用。在成人食品中,可选择较软、易咀嚼的食品。除了成年人帮助喂养外,还可以培养婴儿自己的饮食能力,母亲不妨为婴儿准备另一个防水围兜和一个适合掌握的小勺子,让婴儿也舀食物吃,这也可以培养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

  三餐以辅食为主,牛奶为辅,每天提供3-4次左右的辅食和2次牛奶。开始训练宝宝用水杯喝水。一开始可以用带吸管的水杯,然后慢慢换成普通的鸭嘴杯。

  辅食以半固体或固体为主,如软面、蔬菜粥、肉粥、肉泥、蒸鸡蛋、煮烂青菜等。

  4、婴儿超过12个月

  1岁以后,婴儿可以慢慢处理成人食物,越来越擅长使用牙齿,此外,婴儿在这个阶段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父母不妨经常做示范动作,提醒婴儿咬食物,咀嚼,这样婴儿就可以成功地转化为一般的晚餐食物。

  训练重点

  为婴儿提供长水果、煮熟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饼干,让婴儿习惯于吃固体食物。只要婴儿愿意,你就可以为他提供成人食物,但你仍然需要观察婴儿的消化和吸收反应。大约1岁半的婴儿可以完全提供与成年人相同的食物,但有些食物需要帮助婴儿切成合适的大小或块,但不要切得太薄。

  为宝宝提供容易舀或抓的食物,好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通常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训练或刺激口腔动作的玩具,如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宝宝吹纸、泡泡等。

  辅食以固体为主。六种易消化的食物可以给予。比如鱼、白饭、青菜、水果。

宝宝20个月的食谱是什么?

  鸡蛋饼

  材料

  适量黄油,2个鸡蛋,半杯面粉,1个葱,半杯牛奶,1勺番茄酱,适量盐,适量胡椒(不加)

  做法

  1、将鸡蛋打散,加入葱、牛奶、面粉、番茄酱、盐和胡椒,搅拌均匀(面糊较薄)

  2、在锅上放一小块黄油,把模具放在锅中间,这样黄油就不会流出模具(我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圆形模具)

  3、用勺子舀出鸡蛋糊,倒入模具中,大约1厘米厚。小火,盖上,炖一分钟左右。

  4、摇动模具,发现底部已经形成,可以用刀按模具边缘切一圈,然后去除模具,翻过来煎一分钟,插入牙签,发现里面也是固态的。

  小诀窍

  1、番茄酱可以不提前加入蛋糊,后挤在蛋糕上。

  2、其实我用的不是葱,而是一种叫basil的植物叶,通常放在意大利面。这种香料味道很浓,要加点番茄酱互补。

  3、一定要用小火盖炖,这样容易定型,煎的时候不要着急。

  4、每次煎一次都要再加一次黄油哦!

33婴儿营养不良,食用调理粥

  婴儿的生长发育取决于适当的喂养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如果母乳不足、断奶过早或喂养不当,营养物质的供应将无法满足婴儿发育的需要,或不符合脾胃的运输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脾胃虚弱,运输无力,营养失衡,体型失养。

  婴儿患有慢性腹泻, 痢疾、 肺结核和佝偻病时,疾病的消耗会导致脾肺受损,脾虚会导致生化无源,肺虚会导致津液不能朝奉,肾虚会导致精血生化,导致气血消耗更多,甚至身体变瘦。

  因此,中医认为,除了治疗慢性消费性疾病外,饮食调理也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则是调节脾胃,舒适气机,清除宿食,温补脾胃,祛虚寒。

  (1)枣麦粥。

  选择8-10个干净的小红枣,适量的大麦,用温水浸泡,用旺火煮沸。

  (2)枣粥。

  先用少量水浸泡,然后放入锅中炒至略黄,再加入8-10个浸泡过的小红枣,用旺火煮沸。

  (3)莲子粥。

  将莲子去皮去芯,用温水浸泡,用旺火煮成粥,吃时加入少量糖。

  (4)薏米粥。

  将选择干净的薏米,或加入少量的薏米,用温水浸泡,然后用旺火煮粥。

  (5)肉汤粥。

  用鸡或牛肉、排骨煮汤,加入肉豆蔻、草豆蔻、丁香、茴香、肉桂等。,吃的时候加点盐。

  吃上述汤粥时,可与市场上购买的山楂饼、茯苓饼一起食用,以调节脾胃。

  如果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添加补充食物,不要盲目吃甜食,以咸食为主,不偏食,适当控制生冷饮食,可以有效防止孩子变黄变瘦。

婴儿应该远离伤牙的坏习惯

  (1)吮指

  儿科专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和温暖是婴儿所需要的。在婴儿的一定发育阶段,吮吸手指完全正常,通常在2岁末自动消失,1岁半前无需打破吮吸手指的习惯。3岁前有吮吸手指习惯的儿童大多限于牙弓的前部,而且是暂时的。只要他们不继续吮吸手指,畸形就会自动消失。

  吮吸手指的习惯超过3岁半,牙齿和颌骨畸形的持续性将显著增加。如果习惯延长到混合牙列(6~12岁时,可能会发生性畸形。因此,必须及时干预矫正。

  (2)舔舌

  有些婴儿习惯用舌头舔未发芽的牙齿间隙或正发芽的牙齿和龋齿的牙齿,这些喜欢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需要相关的干预和治疗。如果婴儿只是因为有趣的舔牙齿,经常提醒婴儿不要舔牙齿,玩一些游戏来分散婴儿的注意力;必要时,可以佩戴固定或活动的矫正器进行矫正。

  (3)咬东西

  在6岁之前的婴儿中,咬下唇、刷子和被子角的孩子更为常见。这种习惯会导致上牙突出,上下嘴唇无法闭合,俗话说,开唇露牙,需要马宝及时制止。

  对于学龄前儿童,他们可以在下唇上涂抹不良味道的食物,必要时可以戴矫治器;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学习吹笛、长笛等乐器,这种习惯在加强唇肌张力后更容易被打破。

55如何科学喂养孩子养脾胃?

  1.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出体弱多病的原因。带宝宝去医院儿童保健科看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出宝宝体弱多病的主要原因,这样才能根据病因进行治疗,这是有效的措施。

  2.科学合理地喂养婴儿。根据婴儿的年龄添加补充食物,不能急于成功,从一到多,从小逐渐变厚,从稀逐渐变厚,一步一步,避免损害脾脏和胃。

  对于年龄较大的婴儿,可以采取少吃多餐的原则,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粉、牛奶(包括酸奶)、鸡蛋、鱼、豆类、水果和蔬菜等,各种食物的搭配应合理,品种应多样化。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颜色、香味、味道,加工要注意精细,好是汁、泥,易于消化吸收。

  3.宝宝不愿意吃东西,千万不要强迫。生病的宝宝肯定胃口不好,但是不能强迫宝宝吃。这样不仅不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还会引起或促进厌食症的形成。即使是正常健康的宝宝,也不可能吃一顿恒定的饭,也许一顿饭吃得多,一顿饭吃得少。妈妈不要看到宝宝吃得多就开心,吃得少就担心。如果宝宝真的不想吃某顿饭,干脆饿一顿饭也没关系。当宝宝真的饿的时候,他会饿,自然主动吃。

  4.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按时吃饭,坐在餐桌上吃饭,不要边吃边玩。吃饭时,鼓励宝宝用积极的语言主动吃饭,也可以和大人竞争。只要宝宝吃得好,及时表扬或鼓励。

  5.配合医生治疗婴儿。如果医生检查后确定婴儿体弱多病是由某些营养素缺乏引起的,应尽快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缺乏的营养。

  6.可以用中医治疗。如果宝宝是病后体虚或营养不良引起的,可以用健脾药物治疗,如捏脊、针灸四缝穴等。,会有更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