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能解酒吗,揭秘饮酒十大误区?

作者:健康资讯
发布时间:2023-04-17 10:00

喝茶能不能解酒,揭示十大饮酒误区: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谎言1、喝红脸不容易醉

“喝酒脸红的人不容易喝醉”,这句话常被用作宴会上劝酒的理由。但事实上,醉酒与面部无关。

有人认为喝酒面红如关公是好事,这意味着血液循环良好,能迅速分解酒精,所以不容易喝醉。但专家指出,饮酒量与面部无关,因人而异。事实上,很多人认为脸红的人不容易喝醉的原因是,脸红的人通常不劝说喝酒,所以少喝酒,加上酒后困倦,睡15-30分钟,白脸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喝太多。

谎言2、 浓茶咖啡可以醒酒

有人认为酒后喝浓茶或咖啡是有的“醒酒”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

喝浓茶后,茶中的咖啡因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进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对肾脏有很大刺激作用的物质)过早进入肾脏,损害肾脏。咖啡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向极度兴奋,刺激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大大增加心血管负担,对人体的损害会超过单纯饮酒的很多倍,甚至诱发高血压。

谎言3、 喝醉了,抠喉咙催吐

许多人在日常社交中使用它“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去卫生间。“抠喉咙”呕吐后感觉更好,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专家指出,这属于“危险动作”。

喉咙呕吐必须在清醒或医务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其次,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压升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急性胰腺炎等急性疾病。

谎言4、酒与饮料非常时尚

如今,饮酒已经成为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因为混合饮料的酒浓度低,感觉像是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特别喜欢。

但专家提醒,通常用于混合葡萄酒的碳酸饮料,胃中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迅速进入小肠,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快得多,从而增加损伤。

此外,用饮料喝酒,表面上是稀释酒,但结果很容易让人们喝得越来越多。因为喝酒的人一开始感觉像在喝酒,所以他们努力喝酒。一旦他们意识到酒精的作用,他们就喝得太多了。

谎言5、白酒伤身红酒养人

许多人认为喝白酒会伤害他们的身体。喝酒对他们的健康有好处。多喝也没关系。事实上,无论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在于控制饮酒量。

专家指出,男性每周饮酒量小于140克,女性每周饮酒量小于70克。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有患酒精性肝病的风险。140克酒精相当于50度白酒的3-42,也就是说,成年男性每周饮酒50度白酒不能超过3-42度,而红酒应控制在每天1-22度。

谎言6、腊肉香肠做酒菜

晚餐时不要空腹喝酒。如果你不能提前吃东西来填饱肚子,你好边吃蔬菜边喝酒。同时,应该注意的是,不要喝咸鱼、香肠和培根,因为这种培根食品含有大量的色素和亚硝胺,与酒精发生反应,这不仅会伤害肝脏,还会损害口腔和食管粘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尽量减少酒精对胃和肝脏的损害,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好在喝酒前吃一些东西,比如喝一杯牛奶,或者吃一些鸡蛋和肉,因为这些高蛋白食物可以与胃中的酒精结合,以减少酒精的吸收。

谎言7、感情深沉闷

有些人喜欢喝快酒,总是建议你“感情深沉闷,感情浅舔舔舔舔”、“走一个”。

事实上,饮酒的速度应该慢而不是快。如果饮酒快,血液中的乙醇浓度会迅速升高,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如果你慢慢喝,你有足够的时间分解乙醇,乙醇的产生量就会减少,不容易喝醉。

谎言8、烟酒不分家

一些人认为“一支烟,一杯酒,像神仙一样快乐。”尤其是喝酒兴高采烈的时候,边上递了一支烟。这个时候,即使是一些平时没有吸烟习惯的人,也会边说边说“今天难得快乐”,边接过来点上。

但事实上,喝酒时吸烟会伤害肝脏和肺部。因为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削弱酒精对人体的影响,相当于被吸烟“麻醉”不知不觉中,饮酒量会大大增加。

谎言9、 高酒足够浓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觉得低度酒是酒精和纯水混合而成的,喝起来很无聊,而高度酒大多是用谷物酿造的,喝起来更有活力。

事实上,酒精含量越高也意味着酒精含量越高。由于90%以上的酒精通过肝脏代谢进入体内,大量的酒精增加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精含量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脏的损害越严重。此外,当酒精通过肝脏分解时,它需要各种酶和维生素的参与。酒精含量越高,身体消耗的酶和维生素就越多。

谎言10、突然戒酒容易伤身

很多人因为健康问题被医生建议戒酒,但很大一部分人从来没有成功戒酒,甚至会戒酒“突然戒酒会伤害身体”为了理由,继续你的葡萄酒生涯。

友谊提示:专家指出,有些人认为“突然戒酒反而伤了身体”事实上,它指的是一种戒断症状。依赖酒精的人,如果突然戒酒,可能会出现手抖、心悸、抽搐、呕吐等戒断症状。但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戒酒,而不是喝一点酒来缓解症状。鉴于这种戒断症状,临床上有适当的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戒断症状。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