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很重要,营养是关键
俗话说:“病从口入”。如今,这句日常用语有了新的注释:心血管、脑血管和恶性肿瘤,占中国居民死亡原因前三的慢性病,都源于对饮食的误解。近举行的第38届东方科技论坛“上海营养与健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吃菜不吃饭”、“早餐吃牛奶和鸡蛋”、“重口味轻搭配”对饮食误区逐一进行分析,并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管好你的嘴,扫除“营养盲”。接下来,小编将向您介绍饮食,营养是关键。
米饭不能吃得太少
“人是铁,饭是钢”每个人都知道真相。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人对米饭和其他食物感兴趣“敬而远之”。根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上海市民的粮食摄入量减少了25.8%,大多数男性每天只吃562种,而女性只吃42种,甚至232种。而健康营养学的要求是男八两,女六两。
吃得越来越少取决于人们对饮食结构的误解:吃得越多会变胖,吃得越多的蛋白质对健康有益。但事实上,总的来说,上海人的饮食中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但许多人仍然蜂拥而至大豆蛋白和其他营养物质。然而,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大油大肉的增加伴随着食欲的减少。调查发现,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上海人动物性食品和油脂的摄入量分别增加了1.5倍和0.6倍,其中畜肉增加了1.08倍,乳制品和乳制品增加了5.06倍。
猪肉不宜吃太多
猪肉几乎每天都在上海家庭的餐桌上看到,而牛肉、鸡肉、鸭肉和其他牲畜则属于“很少调整花头”点缀。这种饮食习惯在中国很常见,但营养专家认为它是中国饮食结构的大缺点。
调查显示:上海市民“爱猪不爱牛”猪肉的摄入量占蛋白质总摄入量的64%。
事实上,猪肉的脂肪含量很高,是牛肉的2.8倍,是鸡肉的2.2倍,而不饱和脂肪酸明显低于鸡、鸭、兔。
猪肉吃得太多导致上海居民脂肪和热能增加,超过了卫生组织建议的热能食品总比例的30%。更重要的是,猪肉长期以来一直在餐桌上“主角”地位已成为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结直肠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不要过量补充营养
中国人一直强调保持健康的方式,但对营养知识的一点了解导致了市民营养保健的奇怪现象,即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共存。
理论上,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食物,只要营养均衡,饮食均衡,就不需要补充额外的微量营养物质。然而,在生活实践中,平衡饮食和平衡营养往往难以实现,特别是微量营养物质在饮食中容易缺乏,因此补充多种微量营养物质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健康时尚。
专家提醒公众,在使用营养补充剂时,必须注意品种和剂量,按照说明书、医生的建议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吃得太多。同时,不要同时服用含有相同营养素的不同品牌的产品,否则会导致过量。此外,在服用补充剂时,不要忘记增加从饮食中摄入的量,两者的总量不能超过大限度。
饮食很重要。营养是关键。我们在这里介绍你。我相信你读完后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