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怎么吃?
杏鲍菇营养价值丰富,杏鲍菇的做法很多,味道鲜美,所以很多人喜欢吃。那么你知道杏鲍菇怎么做好吃吗?今天,小编将教你几种美味的杏鲍菇食用方法。快来学习吧!
目 如何记录杏鲍菇的营养价值、杏鲍菇的功效和作用、杏鲍菇的食用禁忌、杏鲍菇的购买技巧
杏鲍菇的营养价值
1、杏鲍菇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2、杏鲍菇富含膳食纤维、钠、钙、磷、钾、铁、B族维生素、多糖体和抗菌素。
3、杏鲍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
4、杏鲍菇蛋白质含量高达25%,脂肪1.4%,粗纤维6.9%,灰分6.9%。
5、每100克杏鲍菇含有31卡路里,即129千焦热量和8.30克碳水化合物。杏鲍菇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每天保持健康所需的总热量的1%。
22杏鲍菇的功效和作用
祛脂降压
杏鲍菇能软化和保护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提高免疫力
杏鲍菇蛋白是维持免疫功能重要的营养素,是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分。
消食
杏鲍菇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适合治疗饮食积滞。
降压作用
经常食用杏鲍菇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并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
防病
对胃溃疡、肝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美容养颜
由于杏鲍菇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可以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对美容养颜很有帮助。
抗癌
结果表明,杏鲍菇的使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如何做出好吃的杏鲍菇?
凉拌手撕杏鲍菇
配料:杏鲍菇350g:、香油适量,盐适量,蒸鱼酱油15ml、糖2g、香醋5ml、香菜2片,蒜瓣7片,红椒20g、一种青椒,5毫升姜汁。
做法:
1、杏鲍菇在沸水中煮熟。
2、取出沥干水分,用手撕成小条。
3、香菜,青椒洗净,大蒜去皮。
4、准备好调料。
5、取一个小碗,加入切碎的青椒、大蒜和香菜,然后加入调味料搅拌均匀。
6、将调味料倒在杏鲍菇上。搅拌均匀。
7、加入芝麻油。
8、搅拌均匀就好。
宫保杏鲍菇
配料:杏鲍菇1根,花生50克、葱、姜、蒜适量,辣椒10粒,芝麻油1小勺,干红辣椒20克、糖2勺,醋1勺,盐1勺,淀粉1勺,油500毫升。
做法:
1、将杏鲍菇洗净,切成小丁,用干淀粉包裹。
2、炒花生放凉,葱、姜、蒜换刀。
3、将油倒入锅中,加热至180度左右,将杏鲍菇炒至浮起,取出控油。
4、将油倒出,留下一点底油,将葱、姜、蒜翻炒,倒入蘑菇中,倒入调味料制成的欠汁和花生快火出锅。
红烧土豆片的杏鲍菇
食材:杏鲍菇200g、土豆200g、红椒适量,肥肉适量,蚝油适量,酱油适量,孜然辣酱适量。
做法:
1、准备一块肥肉;
2、土豆去皮切片;
3、杏鲍菇切片。
4、在热锅里炒肥肉和油。
5、翻炒土豆片一会儿。
6、将杏鲍菇翻炒一会儿;
7、放生抽;
8、翻炒一会;
9、放孜然辣酱;
10、放红椒。
11、放蚝油。
12、盛入盘中。
小炒杏鲍菇
食材:杏鲍菇300g:杏鲍菇300g、适量的油、盐、酱油、葱、大蒜、糖和黑胡椒。
做法:
1、杏鲍菇清洗后切成5厘米长的细条。
2、葱切葱,蒜切。
3、将油倒入锅中,油热后加入葱末,蒜末爆香。
4、倒入切好的杏鲍菇条,翻炒。
5、加一汤匙白糖,少许精盐,翻炒均匀。
6、倒入一汤匙味道鲜美的酱油,将杏鲍菇条炒至软。
7、出锅前撒适量黑胡椒,翻炒均匀。
熏腊肉炒杏鲍菇
配料:杏鲍菇250g、腊肉200g、大葱10g、生姜5g、大蒜5g、2大勺黄酒,1小勺白糖,2小勺生抽。
做法:
1、将培根用温水洗净,放入蒸锅中蒸20分钟。
2、将蒸好的腊肉切片。
3、将杏鲍菇洗净切片。
4、葱、姜、蒜切片。
5、起油锅,加入葱、姜、蒜炒香。
6、然后加入培根,稍微炒一下,煮黄酒。
7、加入杏鲍菇。
8、加入酱油、糖和适量水,小火翻炒2-3分钟即可出锅。
食用杏鲍菇的禁忌
1.吃之前一定要炒。杏鲍菇是一种活性菌种,如果不煮熟立即食用,很容易引起中毒。所以杏鲍菇在吃之前一定要煮熟。
2.杏鲍菇是动风食品,过敏者不宜食用。
相克食物:
杏鲍菇+鹌鹑蛋:容易使人面生黑痣。
杏鲍菇+鹌鹑肉:生活中容易痔疮。
杏鲍菇不能和驴肉、蜗牛、鸡蛋、鹌鹑肉一起食用,以免中毒。
5杏鲍菇的购买技巧
杏鲍菇肉质丰富,口感脆嫩如鲍鱼,具有独特的杏仁味,因此得名。
菌盖:
菌盖呈圆盘状,表面应有丝状光泽,光滑干燥,然后看菌盖是否打开。如果菌盖打开,说明采摘晚了,孢子已经打开了,营养会大大降低。直径3厘米左右比较好,杏鲍菇味道好。
菌褶:
菌褶应排列密集,颜色应为乳白色,边缘和两侧均匀,有小菌褶。
菌柄:
先看表面的纤维。太粗意味着太老,太细意味着太嫩,咬力少。熟度只有7分钟,菌柄10厘米左右。后看颜色,颜色乳白光滑,肉质肥厚。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