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兰简介
虎尾兰,又称虎皮兰、锦兰、千岁兰、虎尾掌、黄尾兰或婆婆舌,是百合科虎尾兰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根茎、叶基生、肉线状披针、硬革、直立、基部略沟;深绿色,两侧有浅绿色和深绿色横带;总花序,白色至浅绿色;浆果直径约7-8mm。让我们详细了解什么是虎尾兰。
目 虎尾兰的养殖方法虎尾兰有毒吗?虎尾兰的病害防治
如何繁殖虎尾兰?
分株和扦插繁殖是虎尾兰的繁殖方法。
分株
分株法是将生长过密的叶子切成几个丛。除了叶子,每个丛还有一个根茎和芽,可以分别在盆栽中种植。该方法适用于所有品种的虎尾兰,全年可育苗,但春夏季节好,春季可结合换盆。
方法:
将植物从盆中取出,用刀将子株与母株分离,尽量避免损伤根系,使分离的子株尽可能多地带来根系,切口涂上硫磺粉或植物灰,稍干即可上盆。
分离后,应将子株放置在室内阴暗的地方,以防雨淋,并控制浇水,以免造成切口腐烂,待新叶生长后才能转入正常养护。
盆栽时,可在植物根部撒一些细砂,有利于生存。盆土应选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的沙质栽培土。每盆可种植2-3株植物。
扦插
扦插法适用于大规模繁殖,但只适用于叶片无金边或银脉的品种,否则叶片上的黄白斑会消失,成为普通品种的虎尾兰。
方法:
选择强壮饱满的叶子,切成5-6厘米长。切好的叶子要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好几天。切口干燥后,直接插入或斜插入介质中,插入深度为切段长度的1/3或1/2,插入后浇水一次。插入沙子或蛭石中,注意不要倒置。露出土面一半,保持一点水分,一个月左右就能生根。在15-20℃的条件下,根状茎会在大约一个月内从基部发根或生长,并逐渐生长成新株。当幼苗长出2-3片叶子时,可以上盆定栽。
夏天,插穗可以在1月左右长出不确定的根,然后从其基部发芽。新芽长出叶子后,插穗可以一起移植到盆里。其他季节的扦插生根时间相对较长。只要温度在15-25℃,随时都可以扦插。对于根部腐烂的虎尾兰,如果上叶不腐烂,还是可以剪下来扦插,也可以存活。
金边和斑叶品种利用叶种繁殖的幼苗为绿色幼苗,金边和斑纹形状消失,降低了观赏价值。因此,这些品种不应该用扦插繁殖,只能用分株繁殖。
介绍虎尾兰
虎尾兰又称虎皮兰、千岁兰,是百合科虎尾兰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 虎尾兰原产于干旱的非洲和亚洲南部,在中国各地种植。虎尾兰适应性强,温暖湿润,耐旱,光阴。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较好。其生长温度为20130℃,越冬温度为10℃。
虎尾兰应适量浇水,掌握宁干不湿的原则。通常用清水擦洗叶子表面的灰尘,以保持叶子干净明亮。春季根颈发芽时,应适当浇水,保持盆地土壤湿润;夏季高温季节也应 经常保持盆地土壤湿润;秋末后,应控制浇水量,保持盆地土壤相对干燥,以增强抗寒性。对肥料要求不高,生长季节每月施用1-2次稀液肥,确保叶片翠绿肥厚。
常见的虎尾兰栽培品种有:
金边虎尾兰:形状像虎尾兰,但叶缘镶有金色阔斑带。
短穗虎尾兰:为矮生种,株高约10-20厘米,为金边虎尾兰的突变种,叶片短而宽,回旋重叠生长。
葱叶虎尾兰:又称柱叶虎尾兰。叶片呈圆柱形,整个叶片上下厚度相似,端部略尖,叶片表面呈纵向浅凹沟,每片叶片独立生长。
三虎尾兰的养殖方法
一、土壤的选择
种植虎尾兰的盆土应透气。因此,种植虎尾兰时,好用三分之二的腐叶土和三分之一的花园土搅拌均匀。不要使用所有不透水的粘土或沙子。浇水后,由于不透气,水不易蒸发,根容易腐烂。
二、种植方法
虎尾兰是一种跟发植物。一个内径40厘米的花盆可以种植10株单株植物。一年后,你可以收获满盆的虎尾兰。种植时,先将部分土壤垫在盆下,然后从盆的一侧开始种植,掌握单株之间的距离,确保盆内花卉均匀种植。
三、日常管理
虎尾兰喜欢光,可以直接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果室内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放在靠近阳光的地方。由于土壤透气性好,春、夏、秋三季3-5天浇水一次,冬季7-10天浇水一次。如果冬季室内温度较高,浇水时间可以缩短。
夏天,虎尾兰的发芽速度和新叶生长迅速。当盆内长满时,可以用剪刀沿根部去除老叶,使新叶能够充分获得光照和生长空间。
一般情况下,每两年换一次盆,目的是去除老根和老叶,换一些新土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保持整盆花的新鲜度和美观。
虎尾兰有毒吗?
虎尾兰有毒吗?
虎尾兰无毒。把虎尾兰放在家里不仅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房子里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减少对家庭的伤害。尤其是新装修的房子,或者新买的家具,效果更明显。
虎尾兰对人体无害,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但对它的花不太了解,很少听说虎尾兰开花,但花的味道不是很好,无论它是否有害,无论如何都不好闻。你好在开花期间把它放在凉台上,然后在开花期结束后放在房子里。
虎尾兰无毒。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发现,虎尾兰可以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释放氧气,增加室内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虎尾兰是一种天然的清道夫。研究表明,虎尾兰可以吸收80%以上的室内有害气体。
虎尾兰能放在卧室里吗?
虎尾兰叶片坚挺直立,叶面有灰色和深绿色的虎尾状横带斑纹,姿态刚毅,奇特有趣。品种繁多,株形和叶色变化较大,精致别致。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植物,广泛用于栽培和观叶植物。适合装修书房、客厅、办公空间,可长期欣赏。把虎尾兰放在家里,不仅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还可以吸收房子里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减少对家庭的伤害。尤其是新装修的房子,或者新买的家具,效果更明显。
建议室内多放置绿色植物,缓解阳离子对人体的危害,促进阴离子对人体健康的调节。根据对各种植物阴离子数量的调查和比较,植物学家发现虎尾兰适合室内摆放,因为它产生的阴离子数量是其他植物的30倍以上!它是制造阴离子的“专家”,能有效吸收夜间二氧化碳,去除空气中的甲苯等有害气体。养殖虎尾兰不仅能净化室内环境,还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氧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健康,
其中,金边虎尾兰肉茎上的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释放负离子。在15平方米的房间里,放置2-3盆金边虎尾兰,可吸收80%以上的室内有害气体。
五虎尾兰病害防治
虎尾兰在通风不良或温度波动过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叶斑病。病斑油渍呈黄褐色,中间呈灰白色。发病初期可喷洒50%以上的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细菌性软腐病
症状特征
感染后,叶片由绿色变为浅黄色至灰黄色。地面附近的茎基部有水浸状软腐病,后期受害叶片容易折叠。根部感染,呈草黄色软腐病,根部腐烂死亡。根部浸泡在水中也会像黑腐病一样死亡。特别是春夏高温多雨,台风大雨天气发病严重。病原体是由细菌引起的。
受伤后,叶片呈浅黄绿色或灰黄色,地面茎上有水渍状软腐斑,容易折断。根呈黄色软腐,根枯死。
防治方法
浇水时,避免溅到叶子上,及时清除和烧毁病叶。发病时可喷洒12%绿乳铜6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每7次~连续10天喷1次,连续2次~3次。
冬季和春季应保持10℃以上,控制浇水,夏季高温天气应稍遮荫。春秋生长旺盛时,应增加磷钾肥,以提高抗病性。好在种植前选择无病土壤或烧土或热灭菌。发现病叶时,应及时切除烧毁。
在发病初期,可选择医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粉700倍液或30%绿色悬浮剂500倍液,每5-7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防治。
镰孢斑点病
症状特征
叶斑近圆至长圆,浅红棕色,边缘浅黄色,略凹陷,有时病斑融合。后期病斑脱落成穿孔。地面附近的叶片感染常导致局部腐烂,严重时导致茎基腐烂,甚至整个植物倒转。细菌在病株或土壤表面植物的残留物上腐烂。温室通风透光差,淋水过多,湿度高,易发病。
镰孢菌斑病,又称叶斑病,首先在叶片上发现圆形斑,直径可扩大到12mm。轻微下沉,浅红棕色,边缘浅黄色。病斑散落,遍布全叶,斑点中心干燥脱落,形成穿孔。几个病斑相互融合,环切叶片,病部以上死亡。病原体是半知菌亚门球壳真菌。在高温和雨季很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
降低土壤湿度。在发病初期,可选择波尔多液、53.8%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粉7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每5-7天喷洒一次。
①及时切除病叶。避免直接喷洒植物,应从花盆边缘浇水,尽量不要弄湿叶子,可减少疾病感染。
②必要时喷洒1:0.5:100波尔多液或53.8%干悬浮剂1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粉7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硫悬浮剂800倍液。
③新栽虎尾兰时,应对栽培基质进行高温或化学灭菌消毒。
④若茎基腐烂,及时浇灌50%甲基硫菌灵。硫悬浮剂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
炭疽病
症状特征
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呈棕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病叶上形成散生或排列规则的小黑点。病原体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称为虎尾兰刺盘孢菌。南方高温阴湿条件有利,尤其是4月至6月。
防病方法
冬春剪掉病部叶片和枯叶,增加磷钾肥,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炭疽福美可湿粉800倍液,或75%菌清+70%托布津可湿粉(1:1)1000倍液。
矢尖蚧
症状特征
成虫、若虫群集嫩枝和叶片刺吸汁液,使叶片变灰绿色或黄色,导致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
利用天敌抑制危害。如果昆虫孵化,喷洒50%辛硫磷或杀虫松1000倍液体。越冬期间喷洒波美3~石硫合剂5度,可减少来年的病源。
若虫分散转移期施药好,虫体无蜡粉和介壳,抗药性弱。可使用40%乐果乳油5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夏秋两季也可使用矿物油乳剂,含油量为0.5%,冬季3%-5%或松脂合剂,夏秋两季18-20倍,冬季8-10倍。比如化学农药和矿物油乳剂混合效果更好,对分泌蜡粉或蜡壳的人也有防效。松脂合剂的比例为烧碱2:松香3:水10。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