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怎么种?
茄子,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分布在各地,在亚洲栽培多,约占总产量的74%;其次是欧洲,约占14%。它在中国各地种植,是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那么,茄子应该如何种植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目 茄子介绍茄子如何种植茄子误解 茄子病害及吃茄子的防治方法
1茄子的介绍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也是餐桌上非常常见的家常蔬菜之一。它的紫色皮肤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P,这是其他蔬菜无法比拟的。茄子是茄科,一年生蔬菜。它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广泛种植。它是夏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的食用部位是嫩果,根据其形状可分为圆茄、灯泡茄和线茄。圆茄子,果实为球形,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肉质致密细嫩;灯泡茄子,果实形状像灯泡,皮肤黑紫色,有光泽,果柄深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多,肉质略松;线茄子,果实细长或略弯曲,皮肤薄,深紫色或黑紫色,果肉浅绿白色,含子少,肉质细嫩柔软,质量好。
如何种植茄子?
1.定植前的准备
闷棚消毒:每立方米温室或棚室,硫磺粉4克,敌敌畏0.1克,锯80%
泡沫8克,混合后点燃,密封温室或温室24小时,然后打开放风。
整地施肥:每亩施用5000公斤优质农家肥,粪土混合均匀耙平,行距55厘米10-15厘米深的定植沟。每亩施用20公斤磷酸二铵和30公斤硫酸钾,施肥后覆土5厘米(避开滴水线)。
2.定植:
幼苗距离25-30cm(注意避免幼苗破碎引起的缓慢幼苗),然后在沟内浇足够的种植水,渗透后培育土壤成垄。第二天,用1.0-1.2米宽的薄膜覆盖薄膜,一次扣两个垄,拉成与垄相同的长度,然后用刀片将幼苗从口中引出,后拧紧薄膜,用土压紧,密封种植口。
3.定植后管理
水肥:种植后3-4天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开始蹲苗,到门茄盯着(13天左右)开始暗沟灌水。地温达到18℃后,可以在明暗沟灌水,但要注意通风排湿。当门茄盯着它时,每亩追一次尿素10-15公斤或磷酸二铵10公斤,每20天追一次。也可以用大民“绿兴”或“云大120”追肥。
树枝和叶子:使用双干树枝。门茄形成后,剪掉两个向外的侧枝,只留下两个向上的双干。一般来说,第七种水果采摘心,以促进水果早熟。当门茄盯着基部的三片叶子时,随着植物的生长,底部的叶子逐渐被切断,有利于群体的通风和光线。
采收:
当萼片与果实连接处没有白色环带时,早熟品种可在开花20-25天后收获
三种茄子误区
误区一:茬次多,收入高
许多菜农认为,产品越多,效益就越好。但结果往往是胡茬过多,效果差,效率低。因为茄子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解决方法:越冬一大茬,一年种一茬比较好,春秋两茬比较合适。如果用茄子老株再生,可以继续收一茬,价格低的时候可以拔苗晾地。每年夏天,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降盐,晒晒杀菌,闷棚杀虫,熟化土壤,使茄子长得好,效益高。
误区二:施肥重,结果多
施肥过多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系反渗透死亡,产量自然下降。特别是温室温度高,湿度高,有机肥分解快,磷有效性高于露地2~三倍。氨挥发量大,施肥过多容易造成肥害。
解决方案:种植茄科作物3年以上的温室,每亩有机肥施用量控制在5000公斤以内,化肥施用后埋葬。对于含盐量高的地块,应注意施用牛粪、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减少盐和减肥的危害。补充硼、锌、镁等平衡土壤营养物质。
误区三:温度高,生长快
茄子要求温度上限为32℃。如果温度过高,呼吸功能会增强,生理活动紊乱,抑制坐果,植物生长过多,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产量会下降。
解决方案:严格按照茄子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和各器官生长期的温度要求进行管理,在高温下及时冷却,防止高温长枝长果。
误区四:勤喷药,病害少。
许多菜农在茄子生长的中后期,每隔2次~每3天喷洒一次药物,认为经常服用药物可以防止疾病的传播。事实上,在茄子生长的中后期经常服用药物不仅会干扰其碳水化合物的正常合成,而且不利于茄子产生抗生素,而且会降低其抗病性。
解决方法:找出病害,对症下药,好选择含铜、含锌剂,既能杀菌,又能增强植物抵抗病菌入侵的能力,促进茄子生长。改善生态环境,湿度高,株数多,枝繁叶茂,通风不良,每天喷洒效果不一定好。下部老叶、病叶应去除,提高株间透光率,降低小环境湿度。对土传病害引起的死秧,苗期应注意用药预防。若忽视病源,苗期染病,后期发作,病菌已侵入植株体内,频繁喷洒也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茄子病害及防治
1.茄子黄萎病
发病特征:
茄子黄萎病,定植后不久就会发病,遇到低温定植,发病早而重,但坐果后发病面积大,病情重。在发病初期,叶柄附近的叶缘和叶脉发黄,然后逐渐发展为半叶或整叶,叶缘略向上卷曲。有时病斑仅限于半叶,导致叶片弯曲。茄株早期萎蔫,早晚或雨后可恢复,后叶变褐,全株萎蔫,叶脱光,全株死亡。严重时,全叶黄萎,变褐枯死。
该病多为全株,少数仍有部分无病枝。发病时:大部分从植物下部向上逐渐发展,严重时整株叶片脱落。发病株矮小,株型不舒展,果实小,长果有时弯曲。纵切根茎可见木质部维管束变色,呈黄褐色或棕褐色。
发病规律:
茄子黄萎病是由真菌浸染引起的。细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越冬,成为次年初浸染源。细菌通过与病残体混合的肥料、带菌土壤和茄科杂草,通过风雨、人、畜、农具传播到无病田。第二年,细菌从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和根毛侵入,然后在维管束中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这种疾病当年没有反复浸泡。适宜发病温度为19℃~24℃,菌丝、菌核在6℃时10分钟后死亡。
一般气温低,根部伤口愈合缓慢,有利于细菌入侵;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烂有机肥,灌溉不当,连作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1) 与非茄科或瓜类作物轮作3~4年;
(2) 选用无病种子和抗病品种;施用腐熟有机肥;
(3) 及时将病株深埋或烧毁,并在根土中注入药液进行消毒杀菌。
(4)种子消毒处理,种子预浸冷水3~4小时,用55℃温水浸泡15分钟,阴干备用。
(5)药物防治方法,定植时施药:茄苗定植时,用1菌根浸泡苗根1000倍,定植后用此药液灌根,每株250毫升。敌克松可湿粉的70%是500倍液体,每株500毫升,每株500毫升。~15天一次,连灌2次~3次。
2.茄子细菌性叶斑病
发病特征: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多从叶缘开始,从叶缘向内沿叶脉扩张。病斑形状不规则。有些看起来像闪电状或类似河流的分支,从浅棕色到棕色。受影响部位的症状不明显。露水干燥前,触摸斑点表面有质感粘稠感。
发病规律:
细菌随病残体留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依靠雨水溅射传播,从水孔或伤口侵入致病,温暖潮湿的天气和通风不良有利于疾病。
防治方法:
(1)与茄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种子采用78-85 ℃热水处理。
(2) 无菌良种,消毒。
(3)对温室和土壤进行消毒。
(4)全方位覆盖地膜,防止浇水过多,及时通风除湿。
(5)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叶青可湿粉50%1000倍液,每7-10天喷洒一次。
5茄子的吃法
吃茄子的方法适合肉和蔬菜。可以炒、烧、蒸、煮,也可以炒、凉 拌汤,可以做出美味的菜肴。建议不要剥茄子。茄子不要生吃,以免中毒。
1.茄子适用于烧、炖、蒸、炸、拌等烹饪方法,如“鱼香茄子”、“炸茄盒”、“肉片烧茄子”等。
2.老茄子,尤其是秋后,含有较多的茄碱,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食用后如有恶心、呕吐、腹泻、绞痛、意识模糊、抽搐等中毒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3.油炸茄子会造成大量维生素P损失,挂浆后油炸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4.茄子萼片与果实相连的地方有一圈浅色环带,越宽越明显,说明茄子果实生长迅速,没有老化。如果环带不明显,说明茄子收获时已经停止生长,此时茄子已经老化,影响食用。
5.茄子在加热时容易氧化,颜色会变黑,影响美观。如果在烹饪前放入热油锅中稍微油炸,然后与其他材料一起油炸,就不容易变色。
6.切好茄子后,趁还没变色,立即放入油中直接炒。这样,茄子中多余的水分就可以炒出来,炖的时候很容易品尝。
7.茄子切成块或片后,由于氧化,很快就会从白色变成棕色。如果切成块的茄子立即浸泡在水中,然后在烹饪时过滤干燥,你可以避免茄子变色。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