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湿气重 这些食物比薏米祛湿邪好百倍!
回到南方,很多人会感到油腻、粘稠,总是想睡觉,全身感到无聊,严重甚至腰骨疼痛,胃肠道不适,此时除湿非常重要。很多人都知道薏米是除湿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薏米。
专家表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薏米有“利湿”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湿热都有效,对湿热程度轻的人有一定的作用,湿热程度重的人效果不好。而且薏米“微寒”,长期大量食用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中医注重辨证施药。如果患者有“药证”,当然可以吃,但是如果除了药证还吃了,就不好了。另外,对于孕妇来说,薏米是禁忌,体质瘦的老人和孩子,或者湿热伤津证、脾虚寒湿证的人,吃薏米也需要谨慎。
有没有其他食物也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当然有,比如——
淮山猪骨汤土茯苓
猪骨500g,土茯苓100g,淮山100g,白扁豆80g,盐适量,红枣1个。土茯苓、淮山、白扁豆先用清水浸泡。猪骨要用热水煮,猪骨要油腻。把所有的材料和红枣放进锅里,放入淹没材料的清水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2小时。大火煮沸后,用勺子去除油腻的东西。
功效:新鲜土茯苓、新鲜淮山锅猪骨、土茯苓除湿解毒、关节有益;淮山健脾益肺、神肾生精,常用于脾虚、腹泻、虚热解渴。目前气候炎热,汤鲜美清润。土茯苓淮山锅猪骨汤具有清热生津、健脾祛湿的功效,适合男女老少。
横月利去湿汤
这汤不仅能清热除湿,还能去肝热,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作用。
材料:猪横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陈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先烧一锅水,将猪横利放入水中,过水去腥;然后将猪横利夹出,与夏枯草、棉陈、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锅一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紫苏冲菜浸花螺
紫苏冲菜浸花螺味道鲜美,微辣,温中开胃,祛湿除困。
材料:鲜紫苏叶150~200克,花螺400~500克,冲菜50克,姜丝、葱花、绍酒各少许。
烹饪:将紫苏洗净,将叶子与茎分离;将蔬菜切成丝。在锅中加入1250毫升水(约5碗)、姜、蔬菜、紫苏茎,用武火沸腾3~5分钟,然后加入紫苏叶、适量盐、油、葱、绍酒,为3~4人。
营养专家建议,潮湿的天气是细菌繁殖的温床。市民应加强潮湿天气的防潮工作,利用干燥剂、干燥机等手段,尽量降低生活空间的湿度,减少细菌的繁殖;同时,在食物补充方面,多吃清热、湿、解毒等成分,如龙眼、土茯苓、薏米、百合、花旗参等。
实时热点
推荐专家
-
-
-
祝肇刚 中医内科专家
擅长:咳喘、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肾病、肝病、脾胃病、失眠、肿瘤放化疗术后调理等内科疾病;抽动症、淋巴瘤、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儿童糖尿病、川崎病、湿疹、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儿科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
-